江西旅游景点介绍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一山独峙,群峰峥嵘,自然景色优美,是自古以来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庐山不但风景好,而且交通方便,这是它在我国名山中所具有的优势。从九江乘汽车,沿曲折的山路,一个多小时即可抵山上的中心区牯岭。山麓四周公路环绕,四通八达;山上,主要风景点亦通汽车,旅游称便。庐山以大汉阳峰最高,海拔1474米。
专家们对庐山风景名胜区有着很高的评价,说“庐山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内容,构成人文景观融合、主体和客体和谐、岭泉云石交相辉映、江湖山岳浑然一体的完整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傍依大江、大湖,因此山上云雾缭绕,云海为其特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的著名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奇景。在山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云海,但最好的观看云海奇景的地方是在花径以西,佛手岩上望沙河一带;或在牯岭东北的小天池上望东林寺、西林寺、鄱阳湖一带。浓雾使人难以辨清哪是峰,顷刻之间,烟消云散,眼前又是一片秀丽景色。有时,云雾冉冉上升,慢慢地竟将整个庐山淹没在茫茫云海中。有时在庐山还可以看到“瀑布云”的奇景,有时它像是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庐山雨雾出名,庐山出产的云雾茶也是茶叶中的佳品。
庐山的瀑布也是有名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庐山瀑布》一诗,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写庐山瀑布的短诗,采取了艺术夸张的手法,气势雄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庐山的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从五老峰、大月山峰汇集而来的泉水,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全长近百米。从高高的山头凌空下泻,宛如一幅水帘悬挂空中。其他著名的瀑布有开生瀑、石门涧、玉渊等。
庐山的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望鄱阳湖,形式壮观,游人不可不看。这是一个山口,似欲吸尽鄱阳湖水,故名含鄱口,在这里看如出,湖天尽赤,红霞荡漾,金光闪闪,景色动人。
庐山不但风景秀丽,而且有许多古迹。著名的花径,就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的遗址。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山下桃花已谢,而这里的桃花却正值怒放,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始建于晋代的东林寺,规模宏大,被称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是庐山寺院的鼻祖。白鹿洞书院,相传是唐代李渤读书的地方,并在此养一鹿自娱,后称白鹿洞;宋代朱熹、陆九渊重建洞府,扩建为书院,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四大书院之一;该处林木葱茏,环境清幽,院内还有数以百计的历代碑刻。
在云雾缭绕和绿树丛中隐现的一幢幢山间别墅,形成了我国少见的高山别墅园林群体景观,这里既有巴西里加的模拟品,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传统;既有北欧式的陡坡屋顶,又有南欧式缓坡屋顶。有的耸立在翠峰秀峦之上,有的坐落在幽壑小溪之间。这些别墅不仅造型别致,风格各异,而且在设计上,别墅之间的距离、体量及造型都有严格控制,使之与周围自然环境融洽协调,成为庐山美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庐山交通攻略:
到庐山旅游一般要取道九江。九江客运码头旁有去庐山的中巴,甘棠湖烟水亭附近也有“庐山一日游”中巴。而且九江地处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是京九铁路与万里长江唯一的交点城市,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铁路
自从京九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九江的铁路客运比从前大为方便,可直达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济南、青岛、厦门、西安、东莞、重庆、连云港、铜陵、合肥、武汉,并可中转至湖北、安徽、福建各省。
水路
九江港是我国长航系统仅有的五个主枢纽港口之一,东自上海、西至重庆,每天有14班客轮停靠九江港,年客运通过量达250万人次,旅客聚集能力达5700人。每天有多班长江客轮停靠九江港。 九江和汉口之间的班船,晚19:00从汉口开出,第二天早上7:00抵达九江;晚18:00从九江发出,次日早上8:00抵达汉口,中途停靠武穴和黄石。另外每天还有二班快艇往返于武汉与九江之间,从九江至武汉4小时,武汉至九江3小时45分。 由于长江客运班轮受天气影响较大,具体班次可以打航运问讯电话:。
公路
南昌长途汽车站每天早上8:25有一班快客中巴上山,旅游旺季增加班次,上山票价36元。经105国道可达九江县、共青城、永修县各景区、景点及星子县的“桃花源”景区。其他景区景点经省道均可到达。
婺源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婺源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
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景点
彩虹桥:
清华“彩虹桥”横卧于清华镇上街,初建于宋代,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组建而成,木板铺设桥面,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栏杆和坐凳,供行人观赏憩息。此外,附近还有唐代苦槠、方塘等景。
俞氏宗祠:
俞氏宗祠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公尺。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游客可从县城的客运车站乘坐往江湾、大畈、小容、段莘、溪头的车辆到达此景点。
鸳鸯湖:
位于县境西部赋春镇,水面2300余亩。湖区幽雅恬静、空气清新甘美,山林葱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岛,岛上建有湖心亭、廊桥、观鸳阁等景观,辟有桃、李、柑桔果园。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对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乐乐,是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生态奇观”。1997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以瑰奇深幽闻名,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小区,1993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萃灵、琼芝等36个溶洞组成,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名人题墨千余处。现已开发、开放涵虚、莲华二个溶洞。
李坑:
秋口镇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明清古民居、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处处都将滞留你的脚步。
文公山:
这是一座文化名山,位于县境南部晓林乡境内,距县城紫阳镇29公里。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山上林木葱翠,主要景观有积庆亭、古驿道、朱熹祖墓、桂花塘、敬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现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围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誉。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腾王阁
腾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经过重建,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 重建后的腾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腾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腾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腾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即《腾王阁序》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腾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 腾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腾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腾王阁》,巧妙地将腾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稀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聘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腾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泽,面积达3914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它南宽北窄,象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总流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
鄱阳湖烟波浩渺、水草丰美,湖中有大量长江流域的珍贵鱼类漫游,每年还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不仅如此,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鄱阳湖的著名景点有石钟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
井冈山
井冈山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屏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30多外革命遗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外。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和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详细记述了 井冈山斗争的光荣历史。您欲探究中国现代革命史迹、追寻先烈光荣传统,井冈山将给您满意的答复。井冈山不仅革命遗址众多,而且风影非常秀丽,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湘洲八大景区,有景点60余处,景物景观270多个。雄伟的山峦,怪异的山石,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磅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奇异的溶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赏杜鹃、夏观去海、秋眺秀色、冬览雪景。是观光浏览、避暑疗养、科学考察、历史研究的好去处。难怪中国当代文豪、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遗址,浏览龙潭风景区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井冈山区不仅地势险峻,崖路崎岖,而且溪流密布。这些溪流有的急湍而下,有的依山萦绕,有的却飞流成瀑,给壮丽的井冈山增添了无限风光。井冈山林竹茂密,花木繁多,这里不仅有千山树,万山水,走路不见天的片片山林,漫山遍野还有郁郁苍苍的井冈翠竹和杜鹃,为多姿的井冈更添风采。
茨坪和五大哨口
茨坪,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坐落在崇山台间的小盆地。 这是游览井冈山到的地方。现在,这里已建有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 等。从茨坪到各个纪念地及主要风景游览点,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战 场闻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绝妙之处。它们离茨坪不远,有五哨公 路通达。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黄洋界。黄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 临下,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当地群众称之为摩天岭。在这里放眼四望, 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白云翻腾,犹如汪洋大海。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 山小路还依稀可见,红军营房保存完好。现在这里建有一座黄洋界保卫 战胜利纪念碑,碑文由朱德同志书写。另一面镌刻毛泽东同志的《西江 月井冈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风,上有“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
景色壮丽的翡翠谷
除革命纪念地外,井冈山还有许多风景点,位于茨坪西北7公里的 翡翠谷(即龙潭风景区),以飞瀑碧潭、奇花异树著称,是井冈山最重 要的风景区。在这个长约2公里的山谷中,有好几处雄伟的瀑布。其中 最壮丽的是碧玉潭,凌空飞泻,高达67米。与翡翠谷相连的景区名金狮 面。这里多奇峰怪石。有回音壁、一线天、琴台、金龟击鼓等景点。双 峰夹峙的一线天,仅有一线天空透阳光,高约百余米,石阶梯道,宽度 只能容一人行走。这里的瀑布也颇具特色,如白龙瀑,是一种间歇瀑, 瀑布落差达82米,水量不大,但隔几秒钟,就会“哗”的一声涌起几米 高的白浪,随即又趋平静。茨坪东北12公里的桐木岭哨口附近,有一岩 洞,因洞中常年栖息石燕(蝙蝠),因而名之为石燕洞。洞长达1000米, 由七个大洞及一些小洞组成,最大的洞,高约60米,宽50米,洞中布满 晶莹剔透,琳琅满目的钟乳石。 井冈山上林木繁茂,有各类植物3800多种,其中香果树、银杏、水 杉、鹅掌揪、井冈杜鹃等,均属名贵珍稀植物。一般杜鹃花都是丛生灌, 这里却能长成直径达2尺有余的大树,而且品种很多,当春夏之交,漫 山遍野杜鹃花盛开,景色迷人。井冈山上动物种类也很多,主要的珍贵 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短尾猴等。
旅游服务
去井冈山游览主要坐汽车前往,从南昌、赣州以及湖南长沙,可以 分别通过泰和、遂川和宁冈等地进入。民航班机可达茨坪180公里的赣 州市,包机可达距茨坪80公里和太和机场。从上海方向去,可乘火车至 南昌,然后改乘长途汽车前往,汽车要开一天。住宿有井冈山宾馆、井 冈山大厦、井冈山饭店。井冈山中国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 都在茨坪。 井冈山的物质特产有猕猴桃、金桂、山梨、杨梅、石耳、木耳、香 菇、玉兰片、玉溪荼、黄连、边山七、屏风、玩具、首饰盒等。 地方风味菜有石耳炖鸡、炒双冬、怪味菜、烧狗肉等。
秋的脚步和春一样,也是无声无息的,她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没有给你任何的暗示。
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过道上,一阵凉风拂过,夹杂着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起头,发现树上的叶子黄了,水杉随着风儿在舞蹈。
半空中的飞叶很美,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诗人为它陶醉,我亦为它所倾倒。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的词赋。我也不是作家,没有作家的言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当风儿把树叶卷落地上时,不免产生一种悲哀感。漫天飞舞的树叶总有落地的一刻,那一刻,便是它们生命的尽头,再也无人问津。也许,只有环卫工人,把它们扫成一团,带它们去向另一个世界。也许,它们将永远深埋在土里,化为灰烬。
我就和这落了地的树叶一样平凡,毫不起眼。
夜晚,一个人躺在楼顶上,看满天的星星。它们,也是那么平凡。一闪一闪的,虽平凡,但它们总有自己的光芒。虽微小,但总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吧。我爱这星空,那么干净,那么纯洁,就和我们的心灵一样。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奔,秋的气息浓了。
雨,噼哩啪啦地下着,早晨躲在被窝里,温暖,舒适,柔软的大床给了我心灵上的安慰。因为睡觉是人生一大乐事。无奈,在闹钟响过三下之后,我习惯性地把它关了,再起床,去上课。
打着伞,在雨中匆匆而过。微微细雨的时候,我没有打伞的习惯。雨中漫步很浪漫,也是一种享受。
天放晴了,再上楼顶看星空,却发现那夜空没有以前明亮了,带着一丝伤感。
秋,也许“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她最美的赞颂。
秋风·秋雨·秋叶
童年时的我,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欢,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唯独秋天,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家乡的秋天,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最多也不过是几丝忧愁。
自从学习了英语,我便给一年中的四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许是秋天的名比较酷吧,我对它有了少许好感。
上了高中,语文老师说,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当时我并不完全相信,总有些怀疑。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辉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秋风飘过的地方,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很好听,风大时,黄叶就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风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时,恰好有三两个人从飘落着的黄叶中走过,这不是绝美的画面吗?可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尤如昙花一现。让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
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叶落终要归根吗?为了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春天的风让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风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既不闷热,又不寒冷,还能让人清醒不少。我简直怀疑秋风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再加上凉丝丝的秋雨,这再好不过的药引子,一副名贵天然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
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它们任何一着都不能独自显示出美丽。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没有风,雨不会飞,叶不会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润,叶不会害羞;没有叶,风显得单调,雨显得乏味。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
大自然赐予了春天鸟语花香,赐予了夏天欣欣向荣,赐予了冬天美丽雪景,当然不会忘记赐予秋天。于是,她赐予了秋天神秘和美丽。看来,大自然是不会偏爱谁的。
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让我领略到了它的美丽,又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硕果累累。
秋天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秋天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许多候鸟成群结队地向南方缓缓飞去,其中大雁,有时排成“一”字形飞,有时排成“人”字形飞,秋天的天空真是太美了。
秋天,大部分树叶已经变黄了,而枫叶却变得火红火红的,秋风吹过,一些枫叶象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样,就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丽了。
秋天,大部分花的颜色已变浅了,花瓣已经枯萎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菊花却在争奇斗艳,在秋风中,散发着花香。
在田野里,玉米已经成熟了,有的玉米已经被收割了,还有的玉米挺立在寒风中,盼望着早日被农民伯伯收割去;高粱此时也涨红了脸,谷子也笑弯了腰……它们好象是在向农民伯伯道谢。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喜欢秋天。
秋 韵
阵阵清风徐徐而来,片片落叶轻舞飞扬。吹走夏的炎热,舞来秋的凉爽,秋姑娘披着金黄的轻纱翩翩起舞,舞动出怡人的秋韵。
转眼间,翠绿变金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满院的翠绿霎娜间溢满耀眼的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秋风的吹抚下,自由起舞,自由摇曳,闪现出秋的光华,摇来了秋的硕果;门外的杨柳像是位流浪者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显得格外疲惫,开始慢慢沉睡,片片绿叶在飘落,落在水里,落在地上,发出各种奇异的响声,像是在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为来年的青绿而欢喜,只有充分休憩,方能来年再绿;随手拣一块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仿佛像调皮的孩子收敛了许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几份成熟沉着,依旧沿着自己的轨迹,月夜不停地流向远方,途中迂回曲折,偶尔也会逗留,像是留恋夏的喧闹,又像是应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装点秋的韵美,它载着人们的希望满怀自己的追求,执著不息。
变了,秋景显得格外高洁,格外爽朗。
身未动必先移,伴随着秋的脚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装换颜,脱去夏的轻快,换上秋的厚暖,任凭秋风恣意凌乱头发,任凭秋风吹动落叶沙沙作响,而人们心旷神怡的容颜却无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风吹走了夏的那份懒躁,只来了秋的凉爽;吹走了夏季火热的太阳,让秋的阳光普照生灵。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轻盈,更加高洁。
漫山遍野的绿山也弹指间金黄簇簇,从山脚到山顶,金黄把山来镶嵌,仍有点点绿色在为秋景增光放彩,原来,残绿也依旧酝酿着夏的激情,夏的灵魂留连不舍。
路依旧,脚步依旧,人们心情随季节而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秋天,与阳光亲近
黎明还正酣,深山里那农村的空气很清冽。露水正浓,微微伸伸沉重心里朦胧的阴影,从重重深夜中走出。辗转已在天边的一线惺忪。
呛人的烤烟味从黝黑的木楼——爷爷的房里,隐约犹豫着什么缕缕抽出……
秋天的阳光还遗落在我的呓语里,风儿就已经梳理梯田里沉甸甸的脚步。现在,露水是阳光的第一见证人,只是无语地折射。趁着阳光的温度还保留在爷爷的被褥里。踉跄的脚步急缓有节奏的敲在石板路上,咿呀的竹扁担沉重呻吟的款款而来。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秋天的阳光下才想留下余温,自己身上却披着棉衣。找个最热的经纬度坐坐,看看阳光能坚持多久。望着打赤膊挑着谷子的男人。身上还感到不够暖和。可心里却不服现在年轻人的虚弱。回忆,这时使人浑身躁热。恍惚空隙中,眼前晒的稻谷也正蒸发着过去的艰辛与欢乐以及未来的命运。突然,爷爷被几只老母鸡啄去了记忆。手拿竹枝扫帚在半空中划了个弧,但不成一个圆满的句号。挂着牛角囊囊吊的长竿烟管,火,早已经熄灭。挑挑烟管头,猛吮几口,而后嘘一口长长岁月的辛酸——那是腌久了的酸鱼酸肉吧。磕磕布鞋底边,一切都过去了?!
眼前,几度沧桑又重修几番的风雨桥,依在;排排崭新上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和谐;那从未见过的水泥公路伸向曾经走过的远方……只有阳光依旧和煦,属于自己。曾几何时自己的故事该由别人来诉说?归宿?九十岁还不疲倦么?记忆慢慢封尘,留给子孙月夜下纳凉时的回忆。
看看天上那块青石板,掐指算算——遇上一个秋高气爽。
于是塑成一尊雕像,每天的阳光总晒成一片舒坦,迷茫……
一顿一碗红薯酒也算能御寒,舒活舒活筋骨。而后逍遥竹椅,才是你一天的归宿。阳光下的迷离数数长长的白胡须;攥攥摩成古铜色的旱烟管;捧捧《三国》《水浒》,让阳光把小说的情节晒白了,晒干了。
你总想把心事抖出,便像阳光似的固执唠叨不休,或重复或单调或直白。但我是阳光的仆人,忠实于你,阳光总温煦沐浴着你。每每陪陪你走进斜阳,撷取那份遗失的凄清。飘落的树叶跳着祭舞唱着挽歌从我们脚下轻轻滑落……
这路,我陪着你,却不遥远!
听说秋天来过
午后的阳光不再炙烈,我走在幽静的路上,两旁高大的法桐无声无息,只是,偶然,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前,以未尽枯黄的面容,匍匐的姿势,悲哀地完成了流浪的旅途。我伫足而立,内心并不凄然,接受过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自然能遥望这轮回里的安然。
但是,有时候,记忆就像扯起帆的船,一个顺流,便直下千里。
我握着手机,片刻,终又放下。
摇曳的群摆寂寂地飘过,高跟鞋敲打出细细的声响,空灵,清淡,也许,谈一场与大地的恋爱更为亲切,在任何一个瞬间,它都在倾听你心里的答案。
只需要一个转弯,是城市的车水马龙,步履匆匆,看不到季节的变迁。
又有谁真的注意这些呢?真正的秋天在心里,可变,可不变。
郊区的秋天会更加缠绵。我心想着,如是对你说。
或许入眼是满目萧条,但我还是选择了缠绵这个词,用平和的心态去看,遍地苍痍也同样具有生命力,何况,我会看到枯萎的美,我能听见叶柄离开枝干的声音,轰然,且惨烈。
别说我是个太冷静的人,面对自然我毫无防备,通常会丢失了自己,遗落了情感。
所以,我选择这里的灯红酒绿,和你对面而坐,手持咖啡,笑得妩媚,再迷眩的灯光也是虚幻,而我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请原谅我早已过了给自己编织五彩童话的年纪。
你说这里的咖啡上可以有醉人的图案,我摇头,还是曼特宁,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改变的动力,似我认识你,从开始,到现在,至永远。
如秋天,一点一点衰败,一点一点瑟缩,却刻骨铭心。
你还是那么地喜欢秋天,还是那么地遗世独立。
我看着手中的短信,嘴角扬了扬,好严重的四个字,与我无关。
此刻,我在一干枯的河床前站立,面前有连片如海般轻摆的芦苇,有时候,不知道心会把自己流放到哪里,我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寻找熟悉的足迹。
很多时候,我喜欢陌生,不管以怎样的心情闯入,都有初始的新奇。
我可以不动声色地面对你,我可以直言不讳,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我心里的触摸,穿过你的凝望,我的身影在无边无际。
我无法和你有交集,只能是这样的若即若离,就像我们不能把秋天穿越,秋天也不能把岁月代替。
或者,我们根本不在同一个载体,就像飞鸟和鱼,得一瞬之恋,却留万古伤悲。
我不要伤悲,我要我的优雅、美丽和高贵。
我躲闪着一种风情,最后躲闪成你心里的一抹风景。
是这些洁白的芦花刺痛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的心,很远很远。
没有忘记我们在秋天爬过一座山。
有浓密的树木,婉转的鸟鸣,和破败的寺院。
我头上戴着鲜花编成的花环,叫不上名字,或者根本就没有名字,长发直泻,喜欢浅笑,在那个空旷的山上,仿若精灵。
彼此,我不知尘世深浅。
此时,我更欣赏那些狐仙,有烟火味道,且勇敢。
我弯弯曲曲地跟在你身后,牢牢抓着那只温暖的手,好象也没什么语言,我们都被秋水山色掩埋了吧,可惜,在未成化石之前,不能拥有同一个茧。
我安静地坐在山顶,我淡淡地告别,那一次,满山芳庾,我什么都没有带走,那一次,除了你眼中减行减远的倒影,我什么也没有留下。
那一次之后,我的笑容,如被狂风笼罩的山一般,消瘦。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又三夜,不知道天和地,谁对谁有了哀怨,我找出粉色的毛衫,来装点自己苍白的容颜。
至此,手中的笔有些微微轻颤。
我更愿意想象,这秋水茫茫,是细碎的思量。
我撑着伞,穿过高高低低的楼房去小区门口买批萨,橱窗上大大的玻璃在流泪,略有弯曲的轨迹,里面的人若有所思,暂时停下来是为了捕捉点什么,忘记和带走一样需要勇气,而外面的人却在寻寻觅觅,不是找一个出口或者入口那么简单。
就这样吧,有时徒手抓一把空气,照样可以演绎风花雪月,似水流年。
抵挡一下,心里漫过的大片忧伤。
从秋天到秋天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古老的瑶寨,浑圆的月柿,成熟于山岭间。
你在一片青瓦之中,收获金色的秋天。黑色粗布的衫,五色丝线勾绣的图案。不知,你的胸前是否挂有,一枚丝络点缀的银牌?但我知道,你的腕间,一定有一只淡绿色的镯子。
哒哒的马蹄声,轻轻磕碰着石板路,天涯的浪子,浮萍般的飘荡。
虚掩的柴门,秋阳中劳作的你的背影。来自异乡的我,不小心地,融入了你的画卷。
你的柔情触动我的心弦,你的纯真叫我爱怜。好似久违的故乡,有我梦中的姑娘,我甘愿把自己的一辈子,流放这,山岭间。
我要伴着你,一刻不离开。生活,不要轰轰烈烈,一杯白开水最好,以后可以按需,添加佐料。
在临水的山岭下,建起我们小小的蜗居。竹篱笆的院墙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院里,有棵叶茂枝繁的桂树。白天,你在树下做女红,我在树下酿米酒。晚上,我们依偎在那里数星星,看月亮。
哦,秋风、月光、花香,还有桂树下的私语声。
在院外,有一林郁郁葱葱的柿树,柿子成熟的时候,我们亲手采摘下来,划着竹排,选一个细雨斜飞、白雾弥漫的天,去城里换米换盐。斗笠压得低低的,蓑衣披得严严的。不为别的,最爱这如诗似幻的茶江河。“嗨哝,嗨哝,嗨咿呀啰,”你把山歌唱,我吹木叶和。
只要有你,粗茶淡饭也香甜。我们一起磨米粉,我们一起打油茶。卤水、排散、芋头,还有你爱吃的艾叶粑。“嗨哝,嗨哝,嗨咿呀啰,”磨盘缓缓转,木锤用力打……
秋天,是梦的季节,梦醒如朝露。秋天,是初见的日子,一场无果的邂逅。
桂花飘香,月柿又红。两年,从秋天到秋天,你穿着嫁衣远去的背影,消失在青瓦之间。我失去了,有你的画卷。你失去了,那枚丝络点缀的银牌。依稀记得,你的腕间,一只淡绿色的镯子。依稀听见,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哦,米粉、月柿、油茶,还有无尽的乡愁
秋 韵
阵阵清风徐徐而来,片片落叶轻舞飞扬。吹走夏的炎热,舞来秋的凉爽,秋姑娘披着金黄的轻纱翩翩起舞,舞动出怡人的秋韵。
转眼间,翠绿变金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满院的翠绿霎娜间溢满耀眼的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秋风的吹抚下,自由起舞,自由摇曳,闪现出秋的光华,摇来了秋的硕果;门外的杨柳像是位流浪者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显得格外疲惫,开始慢慢沉睡,片片绿叶在飘落,落在水里,落在地上,发出各种奇异的响声,像是在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为来年的青绿而欢喜,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只有充分休憩,方能来年再绿;随手拣一块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仿佛像调皮的孩子收敛了许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几份成熟沉着,依旧沿着自己的轨迹,月夜不停地流向远方,途中迂回曲折,偶尔也会逗留,像是留恋夏的喧闹,又像是应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装点秋的韵美,它载着人们的希望满怀自己的追求,执著不息。
变了,秋景显得格外高洁,格外爽朗。
身未动必先移,伴随着秋的脚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装换颜,脱去夏的轻快,换上秋的厚暖,任凭秋风恣意凌乱头发,任凭秋风吹动落叶沙沙作响,而人们心旷神怡的容颜却无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风吹走了夏的那份懒躁,只来了秋的凉爽;吹走了夏季火热的太阳,让秋的阳光普照生灵。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轻盈,更加高洁。
漫山遍野的绿山也弹指间金黄簇簇,从山脚到山顶,金黄把山来镶嵌,仍有点点绿色在为秋景增光放彩,原来,残绿也依旧酝酿着夏的激情,夏的灵魂留连不舍。
路依旧,脚步依旧,人们心情随季节而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秋晨
秋高气爽的早晨,蓝天碧绿,太阳喜洋洋的从东方升起,在阳光懂得照耀下,金灿灿的菊花正向我招手,还有的向我点头示意。花园里的美人蕉也像公主一样,飘着她那轻盈的舞姿。
我起床后,向后窗望去,树上全挂满了红灯笼。哦!原来柿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采了一个,尝上一口,太甜了,简直比蜜还甜。我走在道上,一股股诱人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瞧,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金黄色的水稻,黄澄澄的玉米,真另人羡慕。向上看,鸟儿们唧唧喳喳地叫着,像在唱金秋诗歌。树叶也枯黄了,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偏偏起舞的蝴蝶,纷纷落在地上。拿起一片,摸了一下,便想起“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它虽然已经死去,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为来年新生的小草莫定了良好的肥沃土壤。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由地想起,还要去上学。便急急忙忙地背起书包,向学校奔去。时间还早,就让我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校园吧!看,小草虽然已没有以前那样绿,但黄色的枯草和绿色的小草和在一起,却像一条鲜艳的地毯,同学们还在上面追逐嘻戏呢!
花园里的喷泉,也不时地喷出瀑布,水柱,水花溅起等奇形怪状的样子,好玩极了!这时的树,枯干巴巴的。手摸上去,粗糙的,还不时地分裂成好几份。只听见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看是“一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是人们享受一切果实的好季节。
秋天有千姿百态,惹人喜爱的秋叶,也有美满的果实,我爱它们。但我更爱这充实美丽的金秋
一个个美丽的黄昏,在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旁,总会有一位年入古稀的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坐在一张褪了色的旧藤椅上,出神地看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被秋风打红的霜叶。又低头看着自己小得可怜的脚,不住地叹息,什么也不能做。她--是我可敬又可亲的太奶奶。 记得小时候,我常依偎在太奶奶身边,天真地问她:您怎么老唉声叹气?您的脚怎么跟我的一样那么小又那么长?可是不知怎么的,每当谈及太奶奶的脚时,太奶奶的眼泪就像潮水泛滥一样,从她那黄褐色的、无神的眼睛里涌出来,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用微微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带着严肃的神情对我说:小孩子,不懂事,别瞎问,自己玩去!然而,这非但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好奇心,反而在我幼小的心中萌了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想要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揭开心中的谜团。那是一个很黑的夜晚,我有事去找太奶奶,刚兴奋地跑到门口,一副差点令人昏厥的场景出现在我眼前,从几乎绕不到尽头的布里,我看到了里面裹着的小小的脚:又长又细,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脚上的皮肤就像老树皮,突出一根一根青筋,五只脚趾被强迫地挤在一块。噢,多可怕的脚啊!猛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太奶奶只能静静地坐着,而不能走来走去!为什么太奶奶的起居需要妈妈搀扶!为什么她会不住地叹息!我抬起朦胧的眼,发现太奶奶更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像放了很久的茄子,任皱纹到处爬满,就像刀刻的一般,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多,似乎每一条皱纹都藏着一段曲折的经历;流逝的岁月无情地压弯了太奶奶的腰。我愕然了:这就是我的太奶奶-- 一个用瘦弱的双肩坚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凭自己的力量,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太奶奶!泪,不禁夺眶而出…… 而今,太奶奶已离开人世许多年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离我越来越远,不再回来。而在我记忆的深处,还常能清晰地看到:那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旁,我和蔼可亲的太奶奶坐在那张发黄的藤椅上,默默地看着美丽的晚霞,飒飒的风声正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故乡的原风景
静夜。闭上眼。梦里。幻里。……
孤仞万重山,天高地阔。一声塞外铃鼓,摇坠长河落日圆,夕照残阳似血。乡关日暮是何处?仗剑独行天涯客,临风勒马凭高处。不识旧时飞雁,任高天流云飞渡。这时的一声长笛音韵,从漂流过故乡云边的天际破空传来,仿佛是响起来的儿时顽童伴们的呼唤……
夕阳下。黄沙里。梦断塞关马不前!
立马黄沙高岗处,南望中原。任男儿铁石,临风无言,不敢回看来时程,归时路。解征辔,御雕鞍,放马山野。燃起一堆篝火,伴泉涧松风,一壶烈酒,醉倒万里乡愁,藏一片冰心玉壶。拥铁甲寒衣塞关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梦伴山涧流水声。魂去返,故园远,长亭尽头更短亭。塞外远山残雪里,夜寒清风笛箫音,竟成风中凝咽声。
远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弯落沉下弦孤月!
待霜晨晓天。马嘶惊醒梦残,一捧寒雪揉碎相思魂。潇潇风,漫漫途,寒铠铁骨,踏破箫音过塞关。一路黄沙风万里,故土只在云天处。从此胡笳柳笛声,不带箫音过玉门。且待白发征夫还,埋骨故园慰梦魂。挥泪处,影缈时,一骑风沙绝尘去。
荒滩野。长河边。唯余昨夜一堆篝火灰烬,几丝残烟袅袅……
轩窗月下待归人,人自无期我自恋,不知归人何时还,且待海枯石烂!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还有妈妈单位的同事,去了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张家界。
第一天,我们从达州坐火车到达重庆,然后从重庆坐飞机到张家界。
第二天,我们从宾馆坐车到了张家界风景区,首先上黄石寨。
这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不到黄石寨,枉到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了。我在山脚下买了一个望远镜,往山上一望,只见许许多多的猴子,在树上跳跃。可我一到山上,猴子就都不见了,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导游:“我在山下面看到了许多猴子,怎么上山猴子就都没了?”导游说:“因为猴子很怕人啊!”我在路上看见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南天门,有点将台,还有定海神针等等。在山上有成片的树林,天虽然很热,但是在树阴底下,却是十分凉快。在那儿,我们看见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身背药篓的采药老人,还有“天台”。这天台是两块笔直的石板,在这两块石板中上的地方有一块横着的石板,看起来就像一个可以观天的台子。
下午,我们从黄石寨的后山下来,到了金鞭溪。这里景色十分迷人,只是路太长了,曲曲折折的,让我直觉得累,因为我上午本来就走了三个小时的路。看见有的游人在坐轿子,我也想坐轿子,让山民抬我走,可妈妈不准,她说这正是锻炼身体,锻炼意志的好时候!我听了妈妈的话,只好忍着往前走了。
走完了金鞭溪以后,就到天子山脚下,这时已经是傍晚7点,那可真叫累啊!我抱怨道:“这样的旅游,不把我给累死才怪。”妈妈说:“明天的路还长着呢,要去登天子山,坐船游黄石洞,坚持吧!”我听了差点没晕过去。
晚上,我睡得香极了。一觉醒来,就已经是八点了。我看妈妈已经起床,在换衣服,我也起床换衣服,准备一天要用的东西。到九点钟的时候,旅游团又出发了,我们又要走那艰险的路程了。我想:现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见识,这真是件好事啊!
我就这样一天天的坚持了下来。奇怪,到了5,6天的时候,脚不疼了,就算走很长的路程脚也不疼了。妈妈告诉我:“这是因为你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下次遇到同样困难的时候,自然就轻松多了。
最后两天,我们是坐轮船回来的。三峡的风景应该是优美的,可那时,我们看到的风景并不美,是因为张家界的风景太美了。又想到那长长的步行,这次旅程太令我难忘了!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