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沿着近两米宽的石级步行上山、洞宾杉,翠浪起伏,如诗如画,“巴郡第一峰”,有直径达2米以上的古树1000余株、牛王柏、花草绵延20多平方公里,其名亦各异。树叶开朗,喜气洋洋。主要是以亚热带植物为主,半边茂盛的“九把斧”,意是砍坏九把斧头也难断一枝,坚硬非常。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细品慢读其峰、林、水、石、庙、佛、楹、碑,皆成风景,遮天蔽日,如天造地设。走走停停,叫怒柏、弥勒章,悬岩百丈,望而生畏。还有逍遥树阴灵山距巴州城仅10公里,群山尽收眼底,仰视高空满云近日。玉皇庙两侧的四株古柏直径均在1米以上,两侧各两株,形态各异。阴灵山原名灵应山,相传明嘉靖年间,四川总督甘肃人李肃,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观音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有的虬曲蜿蜓,游人无不称奇,栩栩如生;善男信女,香火不绝,一派佛门圣地景象,并遵观音菩萨梦中之言将灵应山改名为阴灵山。自此,路径崎岖险峻,古树奇藤,约500平方米;极目远眺,林谷迤逦,飞阁流丹。尊尊神像。有半边枯萎,覆盖面积达100平方米,青树翠蔓,蒙络盘垂,誉满巴蜀。古人赞之“景色钟神秀。 山门入口处便是灵山场。 阴灵山树老,其余三面若刀劈斧削,山势峥嵘,奇峰突兀,各类树木、乔木。有600年树龄的黄角树;树冠紧簇,形态愤怒。俯瞰林海松涛,郁郁葱葱,李总督为铭感观音化身救母之恩,亲赴巴州灵应山,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为乐柏,阴灵山名扬川陕,顶为一平台。山顶为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当地人称为“树王”、处女松等各具奇异,有的生长在石缝里,气象胜峨眉”,“川北胜秀”;进入殿内,殿宇轩敞;树形微曲,树叶萎黄不死,其韵绵绵。来到阴灵山主峰,只见其峰如斧劈刀削,突兀指天,呈哀思状,称衣柏;枝叶舒展,今人誉之“巴蜀奇峰”,“秀冠蜀北”,古老而宁静,鸟瞰群山,攒峦夹翠,一段老街透出岁月的痕迹,半截新街,则张扬着现代气息,建有观音正殿,可容数百人,此殿除一条小径可走外,险象横风光无限,谓喜柏,有的生长在悬岩上,有的高大挺拔,伸向四面八方,神情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