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山西代县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古城。古为代国,春秋属晋,战国称广武邑。西汉时为广武县,隋、唐、五代、宋、金俱称雁门县,并多为雁门郡、代州的治所。元废县入代州,民国元年(1912)改为代县至今。

2边靖楼(楼悬“声闻四达”巨匾为亚洲第一匾)。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3中国长城文化瑰宝——长城第一古关——雁门关,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杨家祠堂,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杨业,北宋名将,初为北汉军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后投宋,宋太宗因他熟悉边事,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长驻代州(今代县)抵抗辽兵。杨业与其子能征善战,威震中原,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杨家将电视剧根据此历史拍摄的。

5国家级森林公园——赵杲观森林公园,包括三晋第一观——赵杲观及附属景点和天台山自然景观。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是于1992年经中国国家业部林造字(1992)200号文件批准建立的小型森林公园。地处五台山支脉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山老谷深,山山峰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山势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峭崖险峻无比、奇秀越空。岩洞,悬于陡壁、建有寺观。位于代县城南20公里处,是一处以深山古刹赵杲观为中心建设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情趣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其地形南北狭长,基本为两山夹一沟的小型森林公园。

6净土祖庭东晋佛学大师释慧远说法之第一道场——白仁岩禅寺。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县古城西北,东邻雁门关西陉口,北倚恒山,海拔2228米。距代县县城15公里,距大运高速代县出口3公里。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得名,建寺时间约为公元354—365年。白人岩分上下两寺,上寺环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区。下寺在山脚入口处,俗称小寺,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故白人岩禅寺也称净土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是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7山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代州文庙。代县文庙位于山西省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重修。1983年至1986国家又拨款进行维修。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设有学正、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而且珍藏了 2000多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州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代县文庙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

8中国19座舍利塔之一——阿育王塔山西代县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灭佛塔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龙兴”为“圆果”。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被焚,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079年)元兵南下再毁,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9佛国五台山北衢——峨口白云寺。在当地又称做东西寺。之所以在当地被称做东西寺,是因为它是峨口镇东村和西村的交界共有。原属峨口佛光庄的庄园,与佛光寺有不解之缘

忻州赵臬观有什么好看的景

《代州志》载,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2]

北洞是主体建筑部分。中区有大殿三间,座北向南。原为道教三清塑像,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左右耳殿,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南阁一间。东侧迎面山壁上,自然形成庞大的三角形石缝,内有天然石洞,景观奇特。石缝上端,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建造精巧。阁内设有铁索,扶铁索可攀援而上。在阁的东边又有一洞,内建殿三间,名九仙女阁,塑九仙女像。箭阁外塑赵杲泥像,头顶距石崖仅二指半,故旧称“赵杲观,离天二指半”。再往南,就是赵杲观最险峻的景观了。峭峰高处,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楼三间。一眼望去,高阁悬空,上峭崖,下绝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无路可通。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只有勇敢的虔诚者或探险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楼兴叹,故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三层楼建筑后依山洞,前为砖木结构。上层内塑太上老君、无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层内塑关圣帝君。下层供修持者居住。当时修筑情景,真令人难以想像。北洞群落,地形险要,峰峦竞秀,古木参天,峭峻幽邃,设计大胆,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现”说的并不过分。[2]

南洞又名自在庵,取观自在之意。利用一天然石窟,内塑观音及十八罗汉像。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石刻画像18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