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岘山森林公园有一片湖怎么走?
如果要去岘山森林公园的湖边,首先进入公园后向南方向前行,沿路会经过花坛和绿茵草坪。在一处大棚旁,拐入右侧的小路,一直向前走,直至看到一排婀娜多姿的楸树,在这里向左转。
经过一段上坡,便得到一片开阔的区域,就是湖边了。在这里,可以享受湖泊的美景,欣赏周围的大片绿树,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感受自然的魅力。
二、大岘山读音?
读音分别为dà xiàn shān
山的释义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三、岘首山典故?
岘首山即湖北襄阳之岘,《韩愈诗》“风流岘首客”宋嘉定十年,金兵围枣阳,孟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金人骇遁。不只是韩国,我国至少9个地方都有岘山,但唯有襄阳岘山,称得上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文化名山,各地岘山都与襄阳岘山有关系。
四、岘山广场海拔?
襄阳市岘山广场海拔高度363米。
五、岘山怀古赏析?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曾与众名士联诗出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满座惊叹,皆为之搁笔。(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招致幕府,后又归隐故乡,不久病逝。其友王维画像于郢州刺史亭,世称“浩然辛”,后改为“孟亭”。 孟浩然一生沦落,却是初盛唐过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指出“到孟浩然手里,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字两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李白《赠孟浩然》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其六)。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六十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运用格律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孟浩然逝世后,好友王士源出版《孟浩然集》三卷,后《全唐诗》辑录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较多反映山水隐逸生活,恬淡孤清,形成和谐优美的意境,独具风格,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没有涉及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九里,一名岘首。 鱼梁:江中的鱼梁洲。 梦译:泛指湖泊。 羊公碑: 西晋名将羊祜管驻岘山,其死后,百姓建碑纪念他。《晋书-羊祜传》:枯乐山水,常造岘山。 尝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祜卒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羊公:指羊祜,晋南城人,晋武帝时,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陆逊对抗。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的诗,意在吊古感今。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由羊祜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诗人开篇则一反感叹或议论多在篇末的常规,格调独特,开口即发议论,所谓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时光流逝,人事不断地交替变化,古来如此。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诗人此刻眺望远方,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诗人借景抒情,烘托自己无限的伤感。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将湮没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不免“泪沾襟”,令人伤感。
六、岘山叠翠译文?
诗句《海山叠翠。》出自古诗《醉落魄/一斛珠》,作者为古代诗人朱敦儒,其内容如下:
海山叠翠。夕阳殷雨云堆雪。鹧鸪声里蛮花发。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东风落酒愁难说。谁教春梦分胡越。碧城芳草应销歇。曾识刘郎,惟有半弯月。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注释
七、岘山有多高?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岘山镇海拔高度:110米
八、汝阳岘山传说?
岘山位于汝阳县城南十五公里处,是汝阳与汝州、鲁山的交界处。探究岘山的历史渊源,要回溯数千年,至少要从周武王灭商时说起。早在商代时,这里就有一个侯国——霍。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八弟叔处于此,人称霍叔。在周公旦辅政时,霍叔参与了“三监之乱”,被贬为庶人,三年后又被封为霍侯。霍侯城边的山就叫霍阳山了。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中就记载,“梁南有霍阳山”。梁地在今汝阳圣王台,与霍地同为“周之小邑”,历史上长期隶属洛阳。清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著《水经注疏》时,还引用《一统志》称,霍阳山在伊阳南四十里。这个伊阳,就是今之汝阳。
公元26年,汉光武帝刘秀也曾任祭遵为征虏将军,生擒霍阳山一带的山贼张满。随着历史的脚步走远,霍阳山仿佛成了沉睡在史籍中的名字。到了唐代太宗经过霍阳山,看到俊秀的山水,脱口赞美到真类襄阳之岘山啊。据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霍阳山,俗谓岘山”。南宋人郑樵在《通志》中给出了答案:“唐太宗经此,以其危峰独见(音xiàn),类襄阳之岘山,故名。”从此霍阳山名消失,岘山大名兴起。
清乾隆二十九年,监生张金章施地一百余亩,重修岘山主峰真武观,真武大殿用铁瓦建成。后有了岘山铁顶之称。到1993年三屯乡政府开发岘山道教风景区时,冠名铁顶山。因武当山为金顶,相比铁顶档次太低不被汝阳人看好,所以铁顶山名一直没叫响。
岘山皇帝封号,名气厚重,一直叫到今天。
九、杜甫登岘山诗?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杜甫没有写过登岘山的诗。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十、即墨岘山的来历?
岘山 :xiàn shān1.山名。
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2.山名。
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岘山。
宋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3.山名。
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晋义熙间殷仲文守东阳,常登此山。后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