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景点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云南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思茅城东南部,占地面积改绝216平方公里。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是良好的环境教育、科普基地,是休身养性,消夏避暑的理想胜地和天然大养吧。走进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山花遍野,古树峥嵘、苍藤缠绕,呈现出大自然的生态和谐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游览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观翠、登山,人鸟同乐悉察,感受文化,步入森林体验自然,其乐无穷!
公园紧紧围绕“野美自然界”为主题,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分布实施,点面结合,将实施建设犀牛坪湿地公园、原始丛林部落、水湾大寨、雨林庄园、东盟自驾车营地、阿里河温泉小镇六大特色板块。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1.8%,内有植物2104种,野生动物812种。丰富的植物资源构成了独特、多样、秀丽、清幽的森林景观。这里分布的植被类型有热带季节性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热性常绿针叶林及次生灌木林等。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内动物资源同样丰富,有爪哇野牛、金猫、云豹、金钱豹、睁歼茄水鹿、熊猴、苏门羚、大灵猫、双角犀鸟、蟒蛇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在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丰富的动物资源中,尤以鸟类最为突出,其丰富的鸟类资源为开展观鸟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开河段 开放时间:8:30—18:00 门票:120元/人自驾路线:思茅区——过街楼——新兴街——茶城大道——磨思路——茶城大道——振兴大道——茶苑路————兰磨线——大开河段——云南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
鄂伦春族最佳景点鄂伦春族大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宾湖国家森林公园
大别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东麓的鄂伦春自治旗,诺敏和比拉河中上游。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管理局毕拉河林业局。公园总面积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75.3%,自然景观丰富。
达尔宾湖方圆面积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的最深处有10多米,呈椭圆形。这是一个堰塞湖,由古老的火山熔岩堵塞山谷形成。这个湖被群山环绕和覆盖。黑石最好,棕石最好,峰顶突兀,纹理醒目,有红、黄、棕、绿等多种颜色的火焰石。那是湖边一块凹凸不平的巨石,上面长满了青苔,砾石的缝隙里长着花草。这个湖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包围着。湖的周围有粉红色和红色的睡莲和白色的菱角。这个湖有时会跳跃。野鸡、鱼鹰、天鹅、乌骨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和白天鹅在湖泊和森林上空盘旋。达尔宾湖被誉为森林中的“天然公园”。
四方山天池慧蔽位于毕拉河林业局西北30多公里处,海拔933.4米。被称为“大兴安岭伟大领袖”。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米。它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正方形。山顶平坦,森林茂密。山上有一个天然湖泊,泉水和雨水汇集于此。——“天池”“天池”苍翠幽深,四周是蜂窝状的岩石。这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高耸的岩壁,就像石头砌成的墙。爬上这座山的四面,远远望去,仿佛群山都在低着头膜拜。
大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于1998年,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南部的诺敏镇。位于比拉河林业局作业区,距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265公里。它是大约9万年前喷发的扎文火山的地质遗迹。大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占地约2.2万公顷,由四个景点组成,分别是大滨湖、森林中的“天然花园”和大兴安岭唯一的峡谷——申智峡、石滩和四方前禅州山天池。每年五月,詹妮弗兴安的漫山遍野绿树红花石海白雪,构成了鄂伦春族独特的自然景观,令游人流连忘返。
据考证,在古代,这里曾是原始海洋,科学上称之为蒙古海槽。石炭纪末期,由于地壳剧烈变化,出现了跨海层,二叠纪海底运动,褶皱强烈,海水完全后退。断层和火山爆发给这个地区的地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玄武岩溢出,经过不断的平整和剥蚀,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达尔宾鄂伦春的意思是“辽阔的湖泊”。达尔宾湖是火山爆发后海沟中的熔岩形成的堰塞湖。达尔宾湖面积0.55平方公里。这个湖海拔437米。这个湖长3.4公里,宽1.5公里。沿着达尔宾湖有餐馆、旅馆、游船、钓鱼和其他娱乐设施。这是夏天玩耍的好地方。如果幸运的话,你还可以观赏到珍贵的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如野鸭、龙和野鸡。希望美丽的达尔宾湖能给你带来一生的好运!
土气广场
库奇是鄂伦春族语言,意思是“吉祥之地”。库奇广场建于2006年7月,占地15.36万平方米。位于大祥瑞寺北2公里,嘎仙洞西5公里,团结抗战纪念碑、民俗村南0.5公里、1公里处。是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旅游景点链的核心环节。由东门牌坊、图腾柱、阿尼尔雕像、雕花浮壁四部分组成。
门楼的风格和建筑风格既有东欧的巴比伦风格,称之为城堡风格,也有长城射箭楼的造型。库奇篝火节永久遗址核心部分:整个遗址呈圆形,半径180m,面积40,000m2。整个地板装饰着蓝色大理石,棕红色的云彩和燃烧的图案。九根从北到南矗立的汉白玉石柱,镶嵌着鄂伦春族崇拜的图腾铜铸件。向西望去,九级台阶上,有五面仙人雕墙,象征着鄂伦春族的古宅。城墙两侧镶嵌着他们的圣像,镌刻着鄂伦春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奋斗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篝火晚会期间,最大的篝火在中心会场的浮动墙前点燃,供领导人、客人和受尊敬的少数民族跳舞和唱歌。在台阶外面,仍然点着八堆篝火,供游客们跳舞取乐。
雕壁两侧是鄂伦春族的古老传说和阿尼尔的雕像。雕像两侧有一盏无尽的神灯。主席台两侧的电子显示屏为32平方米。庆典可以现场直播,有字幕和相关信息。
抗日战争胜利联合纪念碑是为纪念鄂伦春族民族英雄盖山、伊尔城、廷巴克图、隆布尔,以及王明贵、陈雷抗日战士而建的纪念碑。是鄂伦春自治旗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是一个让游客参观、缅怀、努力的地方。
纪念碑高22.2米,底袭备座高3.8米,冠高3.8米,宽4.2米,占地5700平方米。题词由原黑龙江省省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陈雷老墨宝题写。
1941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活跃在嫩江流域的毕拉河地区,在鄂伦春遇到祖岭盖山。通过与王明贵的交流和启蒙,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精神。按江湖规矩,烧草焚香,结拜兄弟,各有名单。盖山是最古老和最大的。王明贵和陈雷分别排在第七和第十位。当时是三个支队的师长兼政委。抗日联盟与战斗中造山的猎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亨特兄弟掩护伤员,藏匿军需物资,为抗日联盟传递消息。抗日士兵向猎人提供食物、药品、枪支弹药。
本次火把节永久遗址和纪念遗址由天元设计。九根玉柱和五面雕花墙符合九五宗教文化规划。这九个步骤和佛教的九层天意。九根玉柱既像古代武士的头盔,又像游牧民族毡房的皇冠。由此可见,这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后院”。这里是北方诸民族以兵马征战中原的发源地。这也体现了鄂伦春族人的思想和自信。
白银那鄂伦春公园
鄂伦春族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之一。呼玛县鄂伦春族原属库马尔路,创建于1893年。鄂伦春族一直在东北边陲狩猎,熟悉地理环境,勇猛善战。清代是帝国经济征兵制运行的地方。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湖北人定居下来,结束了狩猎生活。他被平等对待,发展了国民经济。
鄂伦春族人粗犷,善歌善舞,待人热情。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都穿着自己的民族节日服装。盛装打扮,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游客来湖北乡和湖北兄弟吃篝火饭,吃“手抓肉”,住在那里。“神仙柱”,看民族歌舞,可以领略北方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他们还将介绍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的桦树皮制品,供您欣赏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