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山在哪有好玩的
马山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马山于1994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省级地质公园。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却含有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等丰富的地质遗迹,其中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群等地质遗迹发育之好、保存之完整在地质界十分罕见,因此马山被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
在马山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
198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刘洪滨研究员发现了马山石柱群后,撰文呼吁加以保护。1992年以中科院院士李廷栋为首的专家组对马山进行了全面考察后认为,“马山地质遗迹多样,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应列为保护区重点加以保护。”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先后筹集资金700万元,对马山地区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300平方米的硅化木展厅,对石林进行了现场清理,现在区内的地质遗迹得到了较好保护,而且以地质风情为特色的旅游活动也日渐升温,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
二、马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金伦洞
灵阳寺
大明山
水锦顺庄
汉江漂流
杨圩河
杨圩未来将建成杨圩古城景区
杨圩位于金伦洞
灵阳寺
大明山
三角交汇处
交通四通八达
三个方向
每个方向十公里左右都有高速出口
届时游客可以到杨圩古城买特产
品尝特色小吃
晚上可以在杨圩古城的特色旅馆客栈住宿
体验南宁的小丽江古城
三、山东即墨马山好吗?
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城西约7公里的马山,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33米。马山兀立于即墨西境,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城区,历来为兵家要地。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
马山除了4个相连的山包外,还另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习称“小土山”,在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之前,这座小山丘是当地人建房石料的来源,所产石料质地优良,当地人称为“马山石”,如今的“马山石林”景观,便是这个小山丘的截面。
马山虽小,最高海拔不过200余米,在当地的名气却不小。当地有民谣云“泰山云虽高,不及东海崂。崂山云虽高,只及马山腰。”马山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其实离其不足百里的崂山,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高度,都在马山之上。之所以会出现“崂山不及马山高”的民谣,是因为当地人曾以崂山的山顶发现海蛎子的化石,而马山上也有海蛎子化石,却是在马山的半山腰处。由此当地的人们推断,很久以前崂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海,而马山则应该是一个孤岛,只不过岁月变迁沧海变桑田,才形成了今日之地貌。那“崂山只及马山腰”的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马山周围还埋藏着丰富的木化石。若干万年前,马山地区是一片茫茫林海,受地质作用影响,大批树木湮没于地下,年深日久形成化石。此种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几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但已石化。这类木化石,以马山地区埋藏最多,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马山历史悠久,从前山上庙宇宏伟,香火旺盛。现在经过修建的马山古迹已基本恢复原貌,又增添了许多新景点,每到春暖花开季节,慕名前来观光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马山上有胡仙居,马山现已免进山费,但是胡仙居门票10元,内供有胡家仙人、观音等塑像 栩栩如生 一年四季前来马山参观拜祭的各地游客、信徒络绎不绝 。从狐仙居胡三太爷殿的位置向东看,可以鸟瞰整个即墨县城犹如一幅写意画作。美不胜收。
交通 青岛大巴----即墨 然后坐2路环城公交或即墨至七级镇、兰村镇小公共 马山路口下即可。打车到目的地可以直接到山脚下,价格在20元左右。
马山 位于即墨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最著名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直径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慕名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山前明代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的白云庵现已修复,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后曾有无成殿、圣母殿、雷神殿等寺庙。马山民间故事、传说颇多。 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其实没有什么太好玩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