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屯堡的四大屯堡
九溪村坐落在九溪汇流的河边,是安顺屯堡文化区最大的自然村寨,清朝时有九溪是座城,只比安平(平坝县城)少三人之说,也是屯堡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九溪村外的小李山上留有城堡遗迹。
九溪看上去不像村,倒像小镇,有长长的商业主街,街上有屯堡风味餐饮店和银器、铁木等作坊,大多的小店、作坊都还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柜台。屯堡古建筑就分布在主街两侧。九溪原有的寨墙已被拆除,但在主街两侧都有深深的门洞,门洞上的半边式骑楼是守备点。街中段有口古井,井口石栏已被井绳磨出了缺口。穿过一个门洞,就进入曲折、仄狭的街巷,两边是片石砌成的高墙,墙上齐胸处留有十字形射击孔,民房都是两层楼,小小的窗户高高在上,完全是一种防御式建筑。马家院、宋家院等较大的四合院另筑有防守门洞。四合院的内部已显得颇为破旧,石头墙内包裹了徽派建筑风格,一厅两厢一照壁,镂雕木格窗、刻花石柱础、木雕雀替。九溪原有五座寺庙,现存三座,龙泉寺的花灯古戏台雕刻精致。 平坝县天龙屯距贵阳市区50多公里,离320国道最近,是目前游客最多的屯堡。天龙从元代起就是驿站和屯兵重地。从新建的牌楼进去,就进入天龙镇,转过弯,一处明代驿茶坊引人注目,一身凤阳汉装的妇女当炉烹茶,老式茶坊灶具和几条方凳、粗陶碗,让你领略真正的古茶坊韵味。茶坊后的演武堂里传来锣鼓声,是在为游客演地戏。一条小溪贯穿古镇,座座小桥,努力营造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沿溪多为石砌柜台的商户人家,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桥头闲聊。
虽然整个镇区新老建筑杂陈,让人觉得遗憾,但跨过小桥钻入小巷还能看到军事机关重重的民居建筑概貌,其中的九道坎巷要穿过狭窄低矮、两边布置枪眼的过街门洞。街尽头是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小学,仍然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镇北残存着一段古驿、一座古驿桥。
天龙屯周围的山上留下了大量屯堡历史遗存:古城墙围绕天台山,从半山腰垒石建起的城堡式伍龙寺古刹群下临绝壁,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建筑大师张开济赞为中国古代山地石头建筑的一组绝唱,山背后有明朝军队的兵器加工场遗址;烟堆山有明代烽火台残垒;清朝咸同之乱时修建有垛口、炮台、了望哨的龙眼山屯残垣尚存。 本寨背靠云鹫峰,左右两边分别是姊妹顶山和青龙山,而宽敞清澈的三汊河,成为本寨正面的天然屏障。本寨虽不大,但屯堡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现代建筑最少。在寨外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石板瓦顶上高耸着七八座碉楼。本寨的四合院建筑比九溪考究,因年代没有九溪那么久远,因而内部结构都还比较完好。钻进窄窄的巷道,穿过一户人家的过厅,天井对面突然耸起一座带有围墙的碉楼,碉楼的炮眼正对门厅。转过围墙是碉楼正门,垂花门楼,门楼上部还有美人靠。走进碉楼,是一个小小的下沉式天井,天井中用片石砌出八卦图案,四周用青石筑起半米多高的屋基,两侧是半圆形雕花台阶,通主房的石级雕刻了精美的吉祥图案,连石屋基的侧面也刻有图案,房主可谓费尽心机。主房和碉楼连成一体,楼梯在主房后部,无法进去。据估计,碉楼原为主人住宅,外围的厢房是下人住房。碉楼后还留有一段高高的石头寨墙。
二、九寨沟是哪里的啊,我要具体位置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三、写武夷山自然景观的作文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四、九溪十八涧是怎么形成的?
九溪十八涧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边的鸡冠垅下。上端,一方起自龙井,一方连接烟霞三洞,下端贯连钱塘江,上下7公里。
九溪的水发源于杨梅岭,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云栖、渚头的水,所以叫九溪。这九条溪水,一路上穿林绕麓,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九”与“十八”是表示多的意思。
九溪十八涧的地质构成,基本上是沙岩。山坡陡峻,谷底基岩裸露,沙岩堆积很少,因此水浅溪清。水质含有硫磺性物质,即使秋凉天气,涉水玩乐也不会感到寒意。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对九溪十八涧的地质很感兴趣。1947年冬,李四光两度在这里考察,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他认为:在第四纪(距今约一万年至二三百万年)时,杭州西湖曾是一片琼装玉琢的冰雪世界。当时下龙井是一处储冰的盘谷,承受了大量冰雪,经九溪十八涧往东南流出。因此,下龙井到九溪口3公里一带的冰川遗迹,层次分明,整个冰川现象十分齐全,造成了现在九溪十八涧的峻险地形。清代学者俞樾游九溪后留下诗曰:“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