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汉中属于哪个州

指和中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属于益州,汉中郡是独立的一个郡,治所大概在今天的汉中南郑。 东汉唯山以棚乎后,汉中郡曾先后称为汉宁郡、梁州、汉川郡、山南西道、兴元府、汉中府、汉中道。

是独立的一个郡。那时候的益州是现在的四川大部分地区和云南,贵州的一小部耐郑分地区。凉州又称西凉是颤亩慎现在的甘肃省。而汉中茄敬就是现在的汉中市和汉中市以南的部分地区。

应该是益州

汉中,位于陕西南部的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北属秦岭,南障巴山,汉水横贯其中,形成了“四面固险”的盆地平原。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为有“小江南”之誉。在古代,由于汉中地介秦、陇、蜀、楚,路当川、陕要津,古道纵横,关隘重锁,所以,既是秦蜀间行旅通商的垂镇,也是兵家必争之要隘。 三国时期,蜀,魏争夺汉中,在此屡屡发生争战,一些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为夺汉中,亲率大军“西征五斗未教首”张鲁,在“阳平关”(今勉县城西十里老城镇)发生激战,迫使张鲁败逃。曹操留夏侯渊统兵守汉中,驻定军山、天荡山一带(今勉县城南、城北);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为夺汉中,遣老将黄忠袭杀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又与赵云在天荡山夜烧曹军粮草“数千囊”,曹军败退,刘备占据汉中。同年秋,刘备在今勉县戚悉扰城东五里的旧州铺设坛立为“汉中王”。刘备还成都时,留名将马超守“阳平关”,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定军山之战,确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章武二年(公元222),四十七岁的马超病卒于阳平关,就地安葬在今老城镇继光村;建兴五至十二年(公元227—234),诸葛亮为此伐曹魏陆答,挥师汉中,驻定军山下一带。凡五次伐(演义称“六出祁山”),皆以此为进战退守的军事基地。在汉中的八年里,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下“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在黄沙(今勉县东20里)设计制造了适应山河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又“休士劝农”发展生产;为了加强防御,诸葛亮在今城固县“增筑乐城”,在勉县城南20里修筑了“汉城”,并铸造了铜蒺蔡(俗名扎马钉、系暗器)、箭镞和铁刀荐兵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军中,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攻,冢足容棺,殓以时报,不须器物”。遂将其葬于定军山下;景跃六年(公元263),后主刘禅又“诏为高旦亮近墓立庙”在汉中勉县修了“天下最早的武侯祠”。所有这些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都为汉中留下了一批名垂青史的三国遗迹。其中,尤以勉县的史迹为最。定军山、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汉城旧址;武侯墓、武侯祠著名胜迹;马超墓、祠、刘备五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以及诸葛亮读书台等等史迹遗址地遍布,形成了一片各具特色的三国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的游客的关注向往。 除了勉县众多的三国史迹的,在镇巴、西乡一带,还有不少关于张飞的史迹与传说。据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走蜀道取汉中时,张飞由四川巴中挥师此上,准备迎击魏曹真军,以配合刘备取汉中,当张飞经过定运县(今镇巴县)北部六十里的盘山道时,在此拴马休息,从此,这里就叫“栓马岑”,现有一九三九年镇巴县长吴乾德刻立的一通高187厘米的《蜀汉桓侯拴马处》碑石,以示纪念。在西乡县城南堰口镇的午子山侧临河石崖上,刻有“飞凤山”三个大字。据方志载,这是张飞在午子山口大败曹真军后,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用文八蛇矛在山崖上刻出了“飞凤山”三个大字,自此,该山便叫“飞凤山”,至今刻字仍存,可惜淹在水中。从镇巴到西乡途中,尚有不少有关张飞的传说。如:九陈坝,说张飞在此陈兵列阵;捞旗河、晒旗坝,说张飞大军过河时将军旗掉在河里,将旗捞上岸后又凉晒军旗。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东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死后追谥为“桓侯”)。由于张飞的家乡河北涿洲西乡县当时属于魏国,刘备只好把张飞寄封在当时汉中的南乡县(今西乡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改南乡县为西乡县,西乡县因张飞受封而名。过去,在西乡县城西,有“汉忠显王桓侯庙”,骨有张飞的大型彩塑像,今庙已不在,遗址犹存。来源:( ) - 三国史迹汉中多 文/郭清华_三国研究郭夫子_新浪博客 马岱斩魏延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今汉中市汽车站旁的刘家巷内,立有一通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重建的《古虎头桥》碑,上刻“汉马岱斩魏延处”。据说,这是当年马岱袭杀魏延的地方。建兴十二年(公元234)秋,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卒时,长史杨仪代理兵权,护送诸葛亮灵柩退军汉中。由于杨仪历来与魏延不合,所以,借手中暂时兵权,污陷魏延谋反,蜀军不明真相,魏延一时难辩,杨仪遂遣马岱追杀魏延于汉中,杨仪还来其族,造成了千古怨案。蒋琬继任蜀汉丞相后,思魏延生前为蜀汉墓业屡产战功,以礼将其尸首收蔡于今汉中市城北,又在坟前雕刻两匹石马,以示怀念,此地由此而名“石马坡”。今魏延墓故址犹存,两匹石马,一残失,一完整者已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据者,石马系汉魏圆雕。 在南郑县柏乡街,有一座高十米,面积约一亩的“土疙疸”,这就是蜀汉盗寇将军张嶷之墓。张嶷(?-254),字伯岐,四川南充人,曹随诸葛亮北伐,后升为抚戒将军而长期镇守南中,后又从姜维伐曹魏,释为盗寇将军,战死在逖道(今甘肃临洮),葬于汉中。据考古调查,此墓属实。一九八零年七月,在墓旁发现张嶷墓碑,高80米、宽57厘米,民国十年元月南郑县知事柴守愚立石,现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三国为汉中增辉,汉中因三国知名。近年来,汉中的三国史迹不断进行修葺,加以重点保护管理,一批批国内的学者与游客前来汉中考察观光,使汉中的三国史迹将逐渐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旅游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