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九山古村落作文

一、游上九山古村落作文

走近方家河头,迎面而来的是一副熙熙攘攘的人景图,不由得让我在心里问:方家河头的魅力吗?

路边的花草带给我们阵阵幽香,让我们沉浸在这花香里。

近了,更近了,只见一个幽暗的小屋里陈列着古人们所用的物品和墙壁上的一些介绍。我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一双古老而又脏兮兮的“袜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此时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这双“袜子”,而是古时候人们穿着这双“袜子”辛勤耕篱的背影。我想,这正是那时人们的生活写照啊!

看着人们古时辛勤劳动时使用的东西,又望着眼前图片上的美丽家庭和人们欢快的笑脸,我不禁笑了笑“这该是经历了多少的磨难与挫折,才打下现在的一片天地啊!”

“那是方家河头的公园!”不知谁这么说了一句。可我却一直沉迷在刚才那个小屋,沉迷在我自己幻想的人们辛勤工作的故事。

不知不觉我随着班级来到了我们班的休息地,便开展了我们的活动,我这才把心思投入到我的身边。我们班是围绕着一棵桂花树展开活动的。在我身后有一棵非常大的槐树,我们班便在这里拍了照留了一个纪念。

身旁挺直的枫树被风吹得微微作响,发出我最喜欢、最期待的声音。

为什么方家河头的魅力之大?我想,是因为她的美丽感染了每一个人,是因为她的古老感动了每一个人吧!

二、上九山古村落有公交车吗

乘坐916

三、上九村门票多少钱1人

不要门票的,上九山古村落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南二十公里处,该村距今已1100多年的历史,为国内罕见的石头村落。

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公布。邹城石墙镇上九山村入选,成为邹城市第一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济宁市此次唯一一处获批的历史文化名村。

上九山村位于位于石墙镇驻地西南8公里,村落呈方形,主街不成规则,全村共有居民297户,人口1233人,耕地面积1426亩,大多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上九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初年,明洪武年间(1368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周围有大小九个山头,故取名为上九山村。因坐落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俗称石头村。现存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南山泉、关帝庙、南山寨、老古井、六合院。

近年来,邹城市加大了对上九山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完善了村庄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打造“石头村”为旅游特色的保护利用总体思路。下步,邹城市还将按照省住建厅和省文物局的要求,组织编制专项保护规划,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控制在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的建设活动,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原有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

四、南阳古镇有什么好玩的

南阳古镇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在微山湖这个北方水乡里,由于京杭运河穿湖而过,所以,就在这狭长的湖面上伴河形成了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运河四大名镇之一)-南阳古镇。她是有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500米的主岛和多个自然的小岛组成的,周围碧水环抱、运河从中间穿过、小巧玲珑、犹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

在明、清时期,在这个湖中的小小陆地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商埠,有晴天不见日,雨天不漏水的说法,曾经吸引、云集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商贾、名门,造就她的空前繁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从这里经过南下,并留有很多历史遗迹。现在,这里依然保持着水乡特有的历史、自然风貌;小镇四面环水,小桥跨过运河,出门就可看见湖水,人们以船代步、为家;青青的石板路、长长的门板房、幽深的街巷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周围绿水、垂柳、荷花环抱、清风习习,是人们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五、南阳古镇的历史沿革

从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北起南阳,南至沛留,地势较为低洼,自古有沛泽之称,泗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南阳常有水 患,加之战乱,一度造成南阳人烟荒芜,这一历史阶段的南阳没有史料记载。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 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

公元1278年,文天祥经南阳镇作《发鱼台》,称南阳镇周围为泗郊镇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济州河时,建南阳闸。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元至顺二年(1331年)在与古老的泗水重合的京杭大运河上重建南阳闸。从此,南阳便有了名气。到了明代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名镇(另有夏镇、镇江、 扬州)之一,镇名可见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修正觉寺碑文》。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是在清初。数十年间,南阳这座兴旺的运河码头和集镇,经 常处于南北逆流的不断侵袭和威胁之中,时而被围困,时而被水淹,迫使当地地势不断提高,以免遭沉没。南阳镇终于在昭阳湖、独山湖与南阳湖的衔接处,四面环水地存留在运河两堤上,以宽阔的运河河面为“街面”,显现出她独特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