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到阆中古镇2-3日游,门票,价格,住宿,车程及在哪里坐车。望刚去过的朋友或本地人解答。

一、绵阳到阆中古镇2-3日游,门票,价格,住宿,车程及在哪里坐车。望刚去过的朋友或本地人解答。

首先,我觉得要让你失望了,用不了2,3日游,顶多2天了。阆中古城实际上很少,而且我们一般都只去核心区,也就是环嘉陵江古迹保存最好的那一段。我相信你不会对市区感兴趣的。而且它周边的景区也不算有多吸引人,所以我觉得你能在那里玩两天就算功德圆满了。

再来说阆中这个景点吧,号称风水之都,又说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如果你对古建筑以及建筑学感兴趣,倒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对于一般游客更多是感受那种历史氛围了。其他人文景观,张飞庙和贡院值得去看。而山水景观,大概就只有嘉陵江还不错吧。要是你真想寻找历史,那么博物馆不可错过。

阆中实际上花销不是很大,虽然贡院、张飞庙、华光楼都要买票,总体来说并不算高。具体价格可以上其官网查询。交通还算便利,行程为:在绵阳的游仙区富乐车站坐车直达阆中,大概4个小时,到达阆中七里新车站,坐89路公交车就可以到主城区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二、想去龙虎山,三个人,两日游,求完整的旅游攻略,谢谢!

乘火车到达鹰潭后,从鹰潭火车站广场(出站方向的左边)有旅游专线车直达龙虎山景区,大约为每15分钟一趟。

客车:去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车。

1. 乘坐开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运营时间: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

2. “鹰潭——上清”的班车,这路车可直达上清景区,如大上清宫、上清竹筏漂流码头、上清古镇、天师府等。40分钟到达上清古镇游玩。票价:4—5元

3. “鹰潭——龙虎山”,这路车直达龙虎山仙水岩景区,旅游景点有仙水岩船筏联游、正一观、仙人城、象鼻山、大地之父、大地之母、水浒影视基地等。每20-30分钟一趟,或乘中巴、面的随时可走。票价:4—5元

温馨提示:一般来说,上车后跟乘务员说一下你要到哪里,叫她提醒你下车,司乘人员都会乐意帮忙的。

风景两日游

两天时间游览最美的江西美景。游览丹霞地貌下千年天师府的圣境,感受云雾之乡,松石画廊,气象万千的三清山。

DAY1:上清- 天师府 -正一观- 仙水岩

早上在鹰潭出发,行车30分钟抵达往龙虎山游客中心。乘车去往上清景区,走进古老的农家小镇——千年上清古镇,体验浓郁的古镇风貌。探索中国第一本土宗教——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50分钟)后,继续道教之旅,游览历代天师授录传度和历代高道修身养性之所,水浒传108将诞生之地上清宫。后乘观光车往五斗米道的发祥之地——正一观;游览区有炼丹池、正一观、观音壁等景点。后步行往龙虎山竹筏码头,乘竹筏漂流——游仙水岩景区(1小时),体验小小竹排江中游的乐趣。欣赏春秋战国时期崖墓群及悬棺表演。

DAY2:三清山 -南清园 -三清宫

早餐后游览三清山风景区,乘坐索道上山,游览南清园景区,沿途可欣赏观音赏曲、老道拜月、神龙戏松、一线天、生死恋、玉女开怀、司春女神、巨蟒出山、狐狸啃鸡、玉皇顶、三龙出海等自然绝景。下午参观三清宫景区,体验道教文化,后乘坐索道下山。

门票折叠

175元

三、长江三峡之巫峡的有关神话故事

1、神女峰的传说: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2、我们的先民,也力图对长江三峡的成因和峡中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象的由来作出他们的回答。但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切都寄托在神或神人身上,把万事万物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结果,大禹治水与疏浚三峡的传说便是三峡神话传说中的代表。

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