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的抛绣球究竟是怎么来的?
三月三抛绣球
三月三抛绣球,在许多人眼中都颇有故事性的浪漫色彩。其实在广西地区壮族的三月三抛绣球是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绣球,原本最早在古代是一种兵器,现在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在许多浪漫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抛绣球背后,三月三抛绣球更多的是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
三月三抛绣球的前世今生
抛绣球招亲是中国古代最具浪漫色彩的女子征婚方式。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和阿牛哥在大榕树下抛绣球秀恩爱的故事之外,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对抛绣球择婿也有详细的描述。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现“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区广泛流传。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壮县份为最著名。
三月三抛绣球的浪漫传说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据了解,至今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制作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通常只有6瓣。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文献记载,掸人(在今缅甸掸邦和泰国、老挝等地)、日南郡(为东汉交洲所属最南一郡,在今越南广治省)和今天的壮族同中国古代越人具有共同的旅源关系,可能这也是他们都喜爱绣球的缘故吧。至于“抛绣球”这种民俗为什么消失,(其实我觉得并未完全消失)应该是这种取婚行为如同比武招亲一样,是一种相对极端的行为,偶然性强,古代封建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婚姻是不容草率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寻配偶的方法还不会被封建主流社会所接受,所以最后没成为主流民俗,故逐渐消失。其实象《西游记》唐僧她妈抛绣球,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文学作品,存在着艺术夸张,不是封建社会主要的成亲方式。我们姑且把这种成亲方式当作古代童话般纯真的浪漫吧!
三月三歌圩节抛绣球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歌圩节又叫“三月三”、“歌婆节”,是壮族传统歌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程序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记念一对坚贞情侣。
鹅泉日记500字
靖西鹅泉
朋友们,你们去过靖西吗?游览过靖西的山水吗?参观过靖西的名胜古迹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靖西这个边陲小县的景色与桂林相比竟毫不逊色。
靖西 —— 犹如一颗驻扎在中越边境上的璀璨明珠,闪烁在祖国的西南边上。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是众多游客对靖西的赞美之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靖西无比奇妙的山山水水。境内峰峦叠嶂,洞奇石美,妙趣横生。湖水一色碧澄,晶莹剔透;山涧瀑布,一泻千里;泉水汩汩,四季不涸。
旧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圩镇,她还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绣球街。踏入旧州如步入画镜:山水如镜,翠竹婆煞,携着百年沧桑的文昌阁映入眼席。文昌阁是清明时期的古建筑,立与绿水之中,与一座石桥相接,听说,这还是古人吟风弄月,琴棋舒怀之处。这里除了山美水美,名胜古迹众多,还有全球闻名的绣球一条街。小街倚河而建,石板地面,老旧的砖瓦房,斑驳的红柱门,高低不一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意昂然。古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球,鲜艳的布条,绸带,丝线,流光溢彩,黯淡的老街也因此亮丽起来。旧州她的古,她的旧,她的幽,她的雅,她的朴真可说是靖西风光的缩影啊!
没错,欣赏完绣球美艳的古镇旧州,的确使人倾倒,令人陶醉。然而,靖西这片土地不仅仅有一座座古屋,一幢幢城楼,一处处坍塌的旧州文化,还有着碧水潺潺,蜿蜒奔流的“天下第一净水”——鹅泉。
谈到鹅泉,对于来过靖西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鹅泉,又名灵泉,是我国西南的三大名泉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间多遐迩。
春天,万物复苏,鹅泉如刚苏醒的小姑娘,浑身充满活力,唱着新歌奔向田野。河面上,阳光如点点碎金,在河上闪烁着,跳跃着;水波一浪推着一浪,水面上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鹅泉抖动着碧绿的绸子在河里舞蹈;周围那如屏的山峰,繁茂的花草树木都像是热情的舞伴与鹅泉欢歌笑语。
对于鹅泉,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洋溢出敬佩之情。这片汩汩喷涌的鹅泉水,千百年来默默地滋润这片古老的土地。她任由鹅鸭鱼虾在自己的怀里尽情的嬉戏,无忧的成长;任由人们在这里欢乐的玩耍,只有在人们焦渴难耐的心坎里留下甘甜``````
靖西有的不仅仅是娴静幽雅的美,有的不仅仅是“流若织文,响若琴操”的美,还有着“声驱千骑,气卷山河”壮观的美——古龙山峡谷群。
古龙山是由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组成的。她是广西南边陲一颗生态旅游明珠。
古龙山是一个佳境绘萃,神秘幽深的峡谷世界。也是一个自然纯净,不然世尘的原始画廊。更是一个集峡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丛绝壁,溪流奇石为一体的人间仙境。
这里的花草树木,山水岩洞,无一不让世人啧啧称奇。上层水流从各种奇特的钟乳石中溢出,经过上万年的流浊,形成了举世绝伦的钟乳石景观。石笋,石柱,石幔比比皆是,栩栩如生。
山水,人文,边关构成了靖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她是千百年来勤劳聪颖的靖西人民悉心呵护培育的结晶。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鲜为人知的靖西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