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澄湖大闸蟹哪家好 阳澄湖吃大闸蟹的地方
1、阳澄湖-巴城:吃最正宗最地道的大闸蟹
问起去巴城哪里吃蟹,随便问一个市民都能指出一条路径来。了解到巴城目前主要有4个蟹市场和1条美食街,是比较集中的吃蟹地方。
巴城蟹舫苑,位于阳澄湖畔湖滨路,从昆山到巴城,只要沿着马鞍山路一直往西开,右转至湖滨路即可。走高速公路的食客从高速公路巴城出口下,沿城北西路一直往西到底,右转约1公里路就可到达蟹舫苑。
春秋水城蟹舫苑位于阳澄湖东北侧,相石路旁。食客直接从绕城高速阳澄湖北(巴城北)出口下,出收费站左转 800米左右即可到达。春秋水城蟹舫苑投入1600万元左右,建有水城餐饮中心、水产批发市场、垂钓中心等设施。
渔家灯火餐饮基地位于阳澄湖南,沿马鞍山路往西到底即可到达。高速公路巴城出口下的食 客可沿城北西路西行后左转进入古城路,再拐入马鞍山路到底就可以见到渔家灯火了。渔家灯火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环保投入420万元),拥有停车场地 4.6万平方米,餐饮船码头2300米,停靠餐饮船近百条,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大闸蟹第二交易市场又叫巴城湖市场,沿苇城路往北开,转至临湖路往西过巴城小学即可到达。走高速公路的食客走城北西路往西找到苇城路后往北开。大闸蟹第二交易市场投入850万元,建有交易小船码头139个,大小餐饮船34条。
巴城美食一条街,以巴解路和大禹路两侧店面房为主体经营场所。昆山食客沿湖滨路往北行驶就可以看到蟹舫密集的一条街。高速公路下后走城北西路往西找到湖滨路即可找到该市场。美食一条街吸纳民资投入8900万元,建造营业房167套,总面积4.55万平方米。
当然,如果不去这些蟹舫密集的蟹市场吃蟹,巴城镇上的老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吃完蟹在老街上散散步,既可以消食,还能体验一下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而一些分散在巴城各个角落的农家饭店、生态农庄等也有正宗的巴城大闸蟹供应。选择一家自己喜欢的饭店,尝尝当地的农家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吃蟹餐饮店推荐:
巴城阿四蟹庄,阳澄湖吃蟹第一块招牌。说是蟹庄,其实是2条大驳船固定在湖边改造而成的三层楼阁,虽然建在船上,但是如履平地,前面三层楼都是了吃饭、看景的包房,蟹庄后面是露天餐位和整排整排的网箱养着大闸蟹和鲜活的阳澄湖水产,客人想吃什么就现捞现烧。
2、阳澄湖-阳澄湖镇:岛上吃蟹,风景这边独好
阳澄湖镇坐拥两个半岛——主岛和莲花岛。年产大闸蟹为阳澄湖区总产量的一半。去阳澄湖镇吃蟹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风景比较好,坐坐汽艇游游湖,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自驾线路:沪宁高速—正仪枢纽(沪宁高速与苏州绕城高速的交汇处,右拐)—绕城苏沪高速(一路向北)—石牌枢纽—阳澄湖北出口
3、阳澄湖-唯亭镇:美食街吃蟹
位于阳澄湖东湖的唯亭占着湖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走在唯亭镇的街头,随处可见大闸蟹的“符号”。这里的国际蟹城一期建筑面积达五万六千平方米,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规模的集大闸蟹和海内外海产品现场交易、批发仓储、旅游餐饮、土特产商场于一体的大型大闸蟹交易专业市场。这里离湖边仅二十来米,还有一个唯亭大闸蟹交易市场,聚集了数十家当地蟹舫。
自驾线路:上海—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出入口—唯亭镇
二、垓下遗址到底在什么地方
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是刘邦围困项羽的地方,项羽在这里被围失败。
据专家考证,垓下古战场俗称霸王遗址,现在叫霸王城,当年的垓下古战场就位于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城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一带,现在的垓下村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霸王古城。 霸王城位于濠城镇北侧,紧临沱河(古洨水),是垓下遗址的核心保护区,该城为一椭园形的汉代城池,占地近30万平方米,虽经2000多年的风摧雨浸,城墙仍高出地表2.5-4米。垓下霸王城呈不太规则的四方形,大多数地段的城垣仍耸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的拐角处均构筑成弧形。城北濒临沱河(古称洨水),城东、南、西三面开掘有护城河,当初的霸王城其实是一座土筑的营垒,地势偏高、四面环水,作为军事要塞易守难攻。据当地群众说,以往每当大雨过后,在土城的周围常有残剑和箭簇露出地面。可见这里当年的战斗规模之大。 目前史学界已基本认定:现实中的“垓下村”就是历史上的“垓下”,而整个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以此为中心,分布于现在的泗县、灵璧、五河、固镇等县交界处的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因此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灵璧县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台,虞姬墓等。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战争规模之大和分布之广。
三、湖南湘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ps:详细介绍!有追加!
湘江,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相关文献
汉 东方朔《七谏·哀命》:“测 汨罗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湘江溯源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却由于秦代灵渠的修筑,两千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源自广西自治区灵川县海拔仅1200米的海阳山,而其真正源头为人们忽视。2006年11期中国地名杂志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对湘江源头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这一流传2000年的错误观念。
湘江上游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注之。
《续汉书·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长沙境地
(以下渐渐进入长沙境地也。)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以下写昭山昭潭)
县南有石潭山,湘水迳其西。山有石室、石床,临对清流。湘水又北迳昭山(任案:今之昭山古已得名)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州潭。
(以下正式进入今长沙市境)
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即今南大桥之东南郊公园附近),西对橘洲(非今天的橘子洲,唐人诗亦有,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此橘洲估计已与河岸土地连成一片矣),或作吉字(王国维版本改),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据长沙郊区地名录有一个土城的遗址在)。
湘水又北,左会瓦官(地方志家考之为靳江)水口,湘浦也。
又迳船官(任案:船官,后代史家考证均认为即今南湖港,今仅存南湖路)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
北对长沙郡(此郡移到长沙城外,因长沙那时的城极小,估计南只到坡子街,因此有人认为此长沙新郡城或在今祝威冈,或在今学院街一带,有的亦认有在大椿桥市电力局宿舍或妙高峰附近),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旧治在太平街贾谊故居东,可能即今五一广场平和堂甘长顺百天百货王府井等附近),后乃移此。
湘水左迳麓山东,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
又右迳临湘县故城(任案:临湘故城有人认为在坡子街以北五一广场紫荆街以南地区。)西,县治湘水(任案:疑有误),滨临川侧,(任案:此处似只能如此句豆,有所不解,梁小进兄的点豆则为:“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王莽改号抚睦(原文陆,误),故楚南境之地也。
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注》张晏曰:青阳,地名也。苏林曰:青阳,长沙县也。
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考古发现已证明长沙城非始筑于吴芮。另吴芮即位时间极短,不可能修城。)
汉景帝二年,封唐姬子发为王(即定王刘发),都此,王莽之镇蛮郡也。于《禹贡》则荆州之域。
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诸郡,立湘州,治此。
城之内。郡廨(当是旧郡署,可能在今春天百货附近、王府井百货附近)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任案:今太平街有贾谊故居),中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傍有一脚石床,纔容一人坐,形制甚古。流俗相承,云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亦云谊所植也。
城之西北有故市(任案:藩城堤附近或以南得水利之便),北对临湘县之新治(潮宗街中山亭附近)。县治西北有北津城(此北津城可能在今营盘西路口附近或以南,但肯定不是今天河西三汊矶之北津城,三汊矶之北津城为《水经注》提到的三石戍)。
县北有吴芮冢(考古专家称在河西,吴家墓皆在河西,但据文字似可认为在今六堆子、一医院处或远在留芳岭),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之佳憩也。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馀年矣。
湘水左合誓口,又北得石椁口,并湘浦也。右合麻溪水口,湘浦也。湘水又北迳三石山(即今商学院北津城校区所在)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也。水北有三石戍戍城(任案:即今之北津城所在)为二水之会也。
湘水又迳浏口戍西,北对浏水。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同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湘水又北合断口,又北则下营口,湘浦也。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北迳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谓之上鼻浦。高水西北与下鼻浦合,水自鼻洲下口,首受湘川,西通高水,谓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为陵子潭,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左对下鼻口,又北,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
湘水又北迳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
又北过罗县西,涢水从东来流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