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群岛历史?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
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洋人航行到远东地区进行殖民、贸易活动,台湾由于位于东亚陆域与海域交点,同时也是东北亚海域与东南亚海域交会之处,遂成为当时在东亚海域活动的东、西方各势力的交集点。
17世纪前期,荷兰人进驻安平(今台南) ,建立据点,开始在台湾进行传教、贸易及各项生产活动,并招募大陆沿海地区的汉人来台垦殖,开启台湾多族群历史的开端。其后,在短暂的郑氏政权时期及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汉人移民逐渐增加,在台湾形成汉人社会。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浪潮下,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间,台湾社会逐渐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脱离异民族殖民地统治。20世纪后半期,在历史的交错中,台湾历经了经济奇迹与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举世瞩目。台湾的历史发展不论从台湾本身的发展脉络或放在世界的历史脉络来看,都有其特殊之处,也吸引着世界各国历史学者的关注。
简介
台湾岛
属大陆岛。处于东海大陆架南部边缘。两亿多年前古生代晚
期,地壳运动奠定了台湾岛的地质基底。4000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地壳受挤压褶皱上升,形成最初台湾山系;约250万年前,地壳继续褶皱上升,构成台湾岛的现代地形。第四纪冰期海面下降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水面回升,复成海岛。
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分布于东部和中部,自东向西有台东、中央、玉山、雪山和阿里山5条平行山脉,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以中央山脉为主分水岭。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约占全部山地的一半,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国东南部第一高峰。丘陵多围绕5大山脉山麓,主要有北部的基隆、竹南丘陵,中部的丰原、嘉义丘陵和南部的恒春丘陵,海拔约在600米左右。北部有大屯火山群,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是北部的重要屏障。
平原多在西部。台南平原最大,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面积达4550平方千米,为岛上农业兴盛、人口密集、城镇较多地区。南部屏东平原和东北部宜兰平原亦为重要农业地区。狭长的台东纵谷平原介于台东山脉与中央山脉之间,是东部南北天然交通孔道。盆地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中部埔里盆地群。
海岸较为平直,岸线长1139千米,东部从三貂角至旭海为断层海岸,雪山山脉北端、中央山脉北端和南端,台东山脉直逼岸边,峻峭耸立,海底急剧倾斜,离岸数千米,水深即达一二千米;除北部有较大的宜兰平原外,仅在花莲、台东等地有小块冲积平原。北部从三貂角至淡水河口为峡湾海岸,多岬角湾澳。西部从淡水河口至枋寮为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沙滩绵长,较多地段便于登陆;滩涂宽广,多沙洲、湖,尤以大肚溪口至曾文溪口一带海埔新生地增长迅速。南部从枋寮至旭海为珊瑚礁海岸,多陡峭崖岸,前有裙礁,南端鹅銮鼻与猫鼻头间有较低平的南湾。
全岛河流共151条,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向东、西流入海洋,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富水力资源,不宜通航。以中部浊水溪最长,发源于合欢山,西流入海,长186千米,流域面积3155平方千米。河长大于100千米的还有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大肚溪,皆西流入海。天然湖泊很少,著名的有日月潭。
地跨北回归线南北,终年受黑潮影响,属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气温由北而南为21~25℃,7月平均约28℃,1月14~20℃;山地气温随高度而递减,3000米以上山地冬季有积雪。年平均降水量东、中部在2000毫米以上,东北部的火烧寮多达6300毫米以上;西部沿海一带较少,多在15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与季风有关,北部冬季多于夏季,南部适相反。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夏、秋季常受热带气旋影响,以7~9月最盛,平均每年有3.5次8级以上热带气旋登陆本岛。正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以花莲及其附近海底最多。东岸属不正规半日潮,大潮差1.2米。西岸北港溪口以北属正规半日潮,潮差中部最大达4.2米,两端为2.6米。北港溪口以南大部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1~2米。其中冈山至枋寮段为不正规全日潮,潮差较小,约为0.6米。
本岛西南有澎湖列岛,东北有钓鱼列岛,周围尚有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基隆岛、和平岛、龟山岛、绿岛、兰屿、七星岩、琉球屿等,连本岛共86座岛屿。
地理
台湾岛
全岛周长原为1139.25公里。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 此外有海
埔新生地38.85平方公里及属岛74.80平方公里。海岸线共长1239.58公里。岛形南北狭长,北起富贵角,南至鹅銮鼻,长约394公里(旧作385公里)。岛中部东西最宽,自浊水溪口西南海岸东至秀姑峦溪口约144公里。
台湾岛占台湾省全省面积逾99%。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余皆为山地和丘陵所盘结。其中100~500米约24%,500~1000米约14%,1000~3000约31%,3000米以上仅约1%,但超过3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吕宋岛约195海里
二、台湾娱乐历史?
台湾初期的综艺节目,多由大牌歌星当主持人,如白嘉莉、凤飞飞等人,以主持人本身的知名度来包装节目。
现今的综艺节目,由于重视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的功能也面临改变,多以能带动气氛、控制场面、反应快、会模仿搞笑者为佳。虽然自有线电视开放以来,综艺节目的型态与主持风格更趋多元,但主持人的地位与身价在收视大众与业界心中自有定见,通常综艺节目由大牌主持人领军,搭配一至数名较没名气的艺人以众星拱月的姿态一起主持。
一线主持人位居中央,负责访谈发问、主持游戏进行、发号施令、评定成绩,小牌艺人则分站左右,负责接话搭腔、操作示范、参与游戏、搬拿道具,甚至代替大牌艺人接受惩罚,其中的地位高低不言可谕。此种上下对应的排比情形在男女主持人共同出现时尤其明显,通常男性主持人的地位较高,发言较有份量,大胆开放的程度也较女性主持人来得自在。
虽然一线主持人有时也遭小牌艺人嘲讽取笑,但无损于大牌的威望,反而因大度风范更见其高人一等的地位。
三、台湾澎湖历史?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由台湾海峡东南部64个岛屿组成,主要岛屿有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面积约为9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1%。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个,其余53个岛屿的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个岛屿无人居住。
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
澎湖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在文化的传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湾,是台湾海峡中各种船只活动的集汇点。澎湖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台湾光复后,1946年设澎湖县。自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一直视澎湖列岛为台湾本岛第一道防御屏障,在澎湖本岛设有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
四、台湾的历史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我们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人买中国人的土地没有任何问题。大陆居民只要不是“党政军”人士都可以在台湾买房的,最低有总价20多万的台湾房产。
我们想要把台湾买回来!
五、台湾的历史资料?
台湾三国时期成为夷州,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收回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占领,1945年国共内战失败,蒋介石退守台湾
六、台湾历史故事介绍?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七、台湾历史属于哪里?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三国、隋朝时期,中国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与华南壮侗语人群同源;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
八、台湾的历史简介?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内战的结束,国民党逃往台湾从而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63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九、炮台湾历史介绍?
1958年,由于美国介入台海,毛泽东下今炮轰金门。
十、关于台湾的历史?
1. 远古时代,台湾与中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2、台湾原住民是已知最早居住在台湾的现代人类,其各部族散居台湾,并未建立统一的治理机构。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台湾目前最早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3、有文字记载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元230年,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三国东吴孙权派兵到夷洲(日治时期学者伊能嘉矩在《台湾文化志》中,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就是现今的台湾。
4、隋唐时期(西元589年—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5、宋元时期(西元960年—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西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元朝也曾派兵前往湾。
6、明朝的福建和郑芝龙海盗集团曾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厦门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清朝编的《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因此台湾人日常生活中时常使用闽南语与客家话。
7、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列强,开始把触角伸向亚洲。17世纪初,荷兰侵入台湾。西班牙也占领了部分台湾北部和东部,后於1642年被荷兰接收。荷兰在台南建立热兰。荷兰实行强制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郭怀一武装起义。
8、1661年4月,南明将领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由金门进军台湾。隔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明郑时期,郑成功将台湾改名东都,并设立承天府。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设立东宁总制府,当时英国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王国。《清一统志台湾府》称郑经时代的台湾为东宁省。
9、清朝为了消灭明朝残馀势力,清圣祖康熙拒绝了依朝鲜例成为清朝藩属的建议,坚持要台湾执行薙发、易服、登陆的政策,直到清朝攻下台湾之后,於1684年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内。
10、清光绪年间因英法列强先后觊觎台湾,闽浙总督上书朝廷,要求福建与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1885年慈喜太后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诏闽台分治;9月5日,宣布台湾建省,但建省行政工作至1887年才完成,正式名称则为福建台湾省,首任台湾巡抚(1887年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
台湾省下设3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11县(宜兰县、淡水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云林县、诸罗县、安平县、凤山县、恒春县),4厅(基隆厅、南雅厅、埔里社厅、澎湖厅)以及1直隶州(台东直隶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