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分为三个展区。上层展区是最高 最大的展层,高49米,是中层展区高度的41分之49。中层展区的高度是多少?中层展区

一、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分为三个展区。上层展区是最高 最大的展层,高49米,是中层展区高度的41分之49。中层展区的高度是多少?中层展区

中层展区为41米

下层展区为33米

二、如何参观世博会场馆

如果你选择的场馆有需要预约的,那么,第二天一入园,首先要去预约机前进行预约!~

如果没有,那么就选择先简单后精彩的路线!~当然,有预约的也是这个原则,但要根据你预约的时间进行调整!~

比如说,你最想去中国馆,那么,你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这个场馆,所以,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说,你先去其他场馆,最后再到中国馆参观,一是不会感到时间仓促,二是可以仔细观赏……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几个很好的场馆细细逛逛,其他可以走马观花似地参观……

个人的意见,只做参考……

推荐几个值得参观的场馆:

①:德国馆——和谐城市

主题:“和谐城市 ”

造型亮点:悬浮于空中的建筑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②:英国馆——种子圣殿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③:波兰馆——剪纸艺术

主题:“人类创造城市”

造型亮点: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④:澳大利亚馆——畅想之洲

主题:“畅想之洲”

造型亮点:雕刻的弧形墙、丰富的红赭石外立面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⑤:日本馆——紫蚕岛

主题:“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点:半圆形的大穹顶,宛如一座“太空堡垒”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⑥:西班牙馆——藤条篮子

主题:“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

造型亮点: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⑦:中国馆——东方之冠

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造型亮点: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 (无锡商报)

看过世博中心之后可以去主题馆,那里有4个场馆,分别是城市人馆、生命馆、地球馆、公众参与馆。这几个场馆虽然都在一个建筑中,但是要分开排队,一般选择排队较少的先参观,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原则上园区里每个场馆都有两条参观路线,快速通道是给走马观花的游客专用,建议大家在主要场馆及各国自建馆中走慢速通道。

城市人馆中的生命·阳光馆值得一看,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座残疾人馆,志愿者和讲解员都是残疾人。地球馆里有个天桥,下面是个地球,往前继续参观你会发现地球里是个大型的球幕电影院。然后去演艺中心,东方歌舞团每天在演艺中心有两场不收费演出,大家去之前查下时间就行。

最后重点是中国馆,各个省市的参展馆都在中国馆里有展区,转完这些地方之后,可乘电梯来到49米那层。那里有几个亮点,一是周围一圈像东方明珠一样的钢化玻璃地板,脚下就是等候广场,让你体会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二是《清明上河图》,100多米宽,里面的人还会走动。三是由陆川执导的电影——上海世博中国馆主展影片《美的历程》。

但愿能够帮到你,但都是个人建议,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决定!~

愿你世博游玩的开心!~ O(∩_∩)O ~

三、上海世博展厅在哪?

首都博物馆 地上一层临时展厅

四、世博会的馆

NO.1德国馆:“悬浮空中的展馆”

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的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在建筑设计上却给人一种轻盈到几近飘逸的感觉,外观如同一个可漫步于其间的三维空间体雕塑。德国馆的主体大部分悬浮于半空中,观众穿行于德国馆的底层,就如同走进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德国馆的主体由四部分组成,外壁使用一种轻盈、透明的建筑膜板。这四大部分每一块单看好像非常不稳定,但构成一个整体时却相辅相成,显得很稳定。

其中,有三部分建筑体是被底座支承起来而呈悬浮状,第四部分建筑体是锥体形状,中间是一个舞台。这种布局使游历展馆之路就像漫步城乡之间,观众有时如行走于小径,有时又要乘坐电梯,被带往不同的城区生活展厅。精彩互动——“动力之源”,位于锥形大厅,是德国馆最精彩的展厅,正中装有一颗巨大的金属球。这颗金属球的直径有3米,外表安装有上千根发光二极管,能显现出多种图像和色彩。

NO.2沙特馆:丝路宝船!沙特馆里面带有360度全方位环绕,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IMAX 3D影院区,整个屏幕呈球状,直径达十几米,将观众的视野全部占据,有身临其境置身于高空云层之上的平台里的感觉,朵朵白云朝身边涌来,似乎伸手可触……而且由立柱支撑,悬浮在空中的沙特馆“月光宝船”面积达6100平方米,很震撼。

NO.3西班牙馆:藤条篮子! 1万多平方米的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惊人的12000平方米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加固。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并提供地道的西班牙美食和精彩的文化艺术节目。

NO.4日本馆:会呼吸的紫蚕岛。日本馆是一个会呼吸的太空堡垒。浅紫色的展馆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大穹顶。其实,这是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使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

NO.5英国馆:光与影结合馆。英国馆绝对让人过目不忘,它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框架”概念。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核心部分:“种子圣殿”———6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周身插满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这些亚克力杆向外伸展,随风轻摇。白天,光线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

NO.6澳大利亚馆:狂野之馆。外形连绵起伏,灵感得自于澳大利亚红色沙漠中著名的“艾亚斯岩”,具有一种狂野之美。展馆中有一幅巨大的土著艺术作品墙,30个用木头、浇铸树脂及钢料雕成的“mimih”柱,代表了身材修长而苗条的穴居精灵,他们来自山石嶙峋的阿纳姆地高原。还有用传统纤维编织、由金属浇铸而成的鱼群“yawk yawks”。

好馆多多,这仅仅是管中窥豹,代表个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