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武威马踏飞燕的介绍

一、关于甘肃武威马踏飞燕的介绍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二、武威的铜奔马的来历

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这是一件大名鼎鼎、饮誉海内外、被选定为我国旅游业标志的重要文物。此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此鸟起初被当成燕子,故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后经学者指出鸟的尾端没有剪刀状分叉,不是燕,而是隼类猛禽。但也有人认为此鸟即《相马经》中所称良马“逮乌鸦”(速度超过乌鸦)之鸦。总之,飞鸟出现在马足下,无疑正反衬出奔马飞驰时的迅疾。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同一侧之两腿同时凌空腾踔,而一般的马却只能同时抬起呈对角的两腿。前者被称为“对侧步”,是我国青藏高原所产浩门马、囊谦马之特殊的步姿。这样迈步不仅速度快,而且使乘马者无颠簸之感。在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壁画、韩国庆州新罗天马冢出土障泥以及唐太宗昭陵六骏石雕之“特勤骠”等图像上,都能看到它们迈出的是对侧步。说明此类骏马自古就备受重视,而最早反映出这种步姿的雷台铜奔马之可贵更不言而喻。

三、威武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威号称“丝路首郡”,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大破匈奴于此,取其“武功军威”而得名。然而晚饭后我到夜市上转转,拥挤的小城里到处是浙江、福建、广东风格的小商品店、服装店、发廊,人头攒动,霓虹闪烁,何曾有一丝威武之气、古城遗风?西汉长风掠过街头,大军出击军容肃杀,年少将军气度不凡……只能是历史中的故事了。

说起武威并不威武,实际上,自西汉后,武威早就从一兵家之地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一处文教开化重镇了。

武威文庙,即孔子庙,夫子庙,明代之物,庙中古建筑保存完好,其中庙藏的清代工匠手绘的水路道场图,也是用矿物颜料绘制,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如新,各路神仙、凡人神态生动,耐人寻味。庙中藏有的一块中西文碑刻更是珍贵,中文就是汉字了,西文说起来就是已经失传绝迹的西夏文字。北宋时西夏的疆域辖今天的宁、甘、青三省,建国虽仅97年,却创下了西夏文字。这异域文字显然是模仿汉字而来,横竖撇捺点钩折弯一应俱全,但字字难解。这块碑上正面就是1200多个西夏文字,背面是汉字遗闻,一一对应,是世间仅存的一件。据说全世界大凡研究西夏文字的学者无一不把此碑奉为圣经一般。

雷台汉墓,就是著名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的地方。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按照记载,雷台汉墓是“守张掖长张君”的坟墓,距今有1800多年。墓就在雷台道观下,墓室分前、中、后三室,下到里边极其幽冷。这里曾出土过大批文物,马踏飞燕的铜奔马就是出土的99匹铜车马中的一件。但这件宝物现存甘肃博物馆,其余98匹马则在北京展出,我们跑到这来,看的反倒都是复制品,真叫人失望。这铜奔马的形象其实是再熟悉不过的——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龙雀,很飘逸出尘的想象,可这里的小摊上却多如牛毛,各种规格的任君挑选,看多了,感觉倒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