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两百字初二

博物馆观后感两百字初二

今天,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组织参观,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异常的兴奋。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出校门,就租了一辆车,开往博物馆。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美丽,一片绿色了“海洋”出现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间广阔的湖,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那里的树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气也非常清新。当我知道博物馆里有一位凤凰名人作品时,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进入这个博物馆之后,有五彩缤纷的画、书法、雕塑,还有一前留下来的东西,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我进去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衣服大型的图画,他的长大约4米,宽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东西都印在我脑海里,里面画有几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见那幅画就感觉身临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这幅画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画了。

博物馆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颗古树,树上刻有“谁说我憨睡至今,吮吸历史的乳汁,一万五千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爱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树干,但是要3个大人才能环抱它,它的里部早已是空荡荡的了,这颗树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它的皮比铁还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万多年,也许这样就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几千年不死。死了几千年不烂。它就像英雄,这么多年都在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英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

很久很久以前,是龙的世界,当我看到龙的化石,也就会想到无数的问题。至今也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龙。

我们又继续参观,看着它的外表画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大树,它是许多大树的树枝和大树上千千万万的小树枝而组成的,树的颜色有点怪,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更引人注目。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一颗有魔法的树,更像魔法师。以它的生机勃勃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鸟。我便联想到鸟巢,这幅画代表了中国团结、坚持、努力,慢慢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MC2》

我们都还没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还沉侵在博物馆的回忆之中。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需要坚持,不放弃,努力在努力,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们不是等到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漫步

1我喜欢

孝义皮影艺术博物馆观后感六百字

关于孝义皮影的心得与体会

从去年初春到今年盛夏时节,一年有余的时光里,对于我们吕梁学院“孝义皮影课题研究组”的成员而言都是不同寻常的。期间,从该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到实地考察、经验成果总结等,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增强,更有对于人生社会的感悟。

先从孝义皮影说起吧!

走访孝义期间,我们先后拜访参观了孝义皮影文化传承大师侯丕烈老先生居处、孝义市三皇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孝行文化传媒公司、孝义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等地,对于孝义皮影的制作、表演以及文化传承状况等都产生了深切的体会。其中令我感受最为深刻的莫

过于当时我们在孝行文化传播公司与孝义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观看皮影戏《龟与鹤》、《孙悟空大战柳树精》时的场景。三尺不到的一展白幕上,在艺人双手的舞动下,各色各样的影人粉墨般登场。它们各个都是动作自如,或打或停,或借艺人之口,说说唱唱,全然一群小矮人跃然于白幕上的情景,只是专注于它们的世界,不论台下的观众看得是笑弯了腰还是挤得满眼泪水,还是如我们一般集中起满眼的目光于它们,惊叹地半张开口却吐不出一个字

来!然而,就是这样一门艺术,其涓流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却是愈流愈细?——这是我们考察组成员在观看完节目后,一致地称赞孝义皮影的同时又不禁地生出来的疑问,每观看完一出,这样的疑问就在我们的心里翻腾一阵。

我们一致认为,孝义皮影的发展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困境,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众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日益多元化的强烈冲击;

二是因为孝义皮影要求慢工细作与当今社会机器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使然。

或许这也是当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面临困境的共同因素。然而,除此之外,孝义皮影在大跨步前进的时代发展中找不到自己新有的生存土壤,无法实现自我的转型跨越,是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在我看来,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力求孝义皮影的大众化本身就是不客观的。无论是皮影还是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与现今社会文化重构中所必须的元素而言,它们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应该成为我们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应该如何再去开发与利用它们?或许我们简单地去讲保护与传承是不够的,一味地讲求它的大众化市场化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孝义皮影有它时代发展的局限性,更有它作为文化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我们在市场化要求下一味强调它的改变最终可能导致的只是它的迷失。

对于孝义皮影,在我看来,我们需要给予它一种艺术家似的欣赏的眼光,需要给予它一种学者似的审视的目光,通过对其艺术性、丰富性、合理性的反复理解与透析,它才有可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真正地实现其社会角色的转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量。

期间,令我们感慨难忘的还有那些坚持皮影文化传承与创作的民间艺人。坚持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做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从“入行”那一天起,他们就把这门职业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不论时事如何,不问是否有利可图,他们只关注皮影,只关注与皮影有关的一切;把皮影作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哪怕在皮影的世界里他们被艺术反复磨练,哪怕在皮影的世界里他们曾经沉浮、曾经遭遇放逐。

走访孝义期间,这样的孝义皮影传承人,我们见到的不为少数。他们大都年逾古稀,他们大都依然从事着皮影的表演与创作。亲眼看到他们俯首于书案的灯光之下刻画出一个个灵韵十足的影人时的情形,我曾经想: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岁月那把刻刀像他们手上的刻刀一样也在他们的脸上落满了痕迹?——或许他们从来都不会去计较自己容颜的改变,只是会在自己手上的那把刻刀又刻画出一张惟妙惟肖的皮影时也情不自禁的在自己脸上掬起一团会心的笑容来。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