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国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所以说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是外国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二、横店华夏文化园和明清民居博物馆哪个好看
明清民居博物馆好看
三、为什么中国的寺庙是中国文化的博物馆??
首先:佛教在中国已经有了非常久远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各方各面的的文化进行交融,很多的中国本土文化中都有了佛教文化的影子,而中国的佛教也因而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其次:不仅仅是在建筑、器具等领域,在人们的思想变迁中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古代著名的文化人,比如诗人,词人等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因此可以说佛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佛教文化的根据地—寺庙,便可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博物馆”。
最后:【泷湶寺佛卡流通处】免费结缘,敬请监督;勿用商业,因果自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详情可以查看末学百度空间或者百度搜索!
四、“熹平石经”在中国学术史、文化史上有什么价值
熹平石经 东汉熹平年间(公元172年—公元178年)将儒学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刻石建于太学,隶书体,世称“熹平石经”。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
熹平石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印刷术发明前的一种图书编辑出版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五、六朝博物馆空间布置结构
六朝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最高处为24米。六朝博物馆大门则在南面,大门朝长江路,和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南北呼应。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合称“六朝”。六朝时期建都南京,南京因此习称“六朝古都”,而当时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南京建城史、建都史上的重要篇章,璀璨的六朝文化,在南京留下了众多人文典故、历史遗迹。所以,博物馆展陈的核心主题是展示“东方大都会”的风采,内设《六朝帝都》、《千古风流》、《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四个展览,通过历史展、人物展、精品展、故事展,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
六、汉字的重要性,不要汉字的历史,只要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最大的功绩在于它是众多不同方言但是属同一语种的人们的精神凝聚介质。
中国虽然方言很多,但是用的都是一种文字,比如广东话北方人听起来不好懂(注意,是不好懂,但两者不是两种语言,而是同一种语言),北方人说话广东人也不好懂(你要说了,这可不一定,他们能听懂的;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广播电视里都是说的普通话,如果没有强大的现代传媒工具,他们听北京话跟北京人听他们的话是一样难的),但是他们联系他们的是伟大的汉字。是伟大的汉字让不同方言的人可以通过文字实现交流,而且是无障碍交流。这跟西方不同,西方是拼音文字,不同的方言产生了不同的文字,而不同的文字又使不同方言的人们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很多障碍,于是偌大的欧洲分割成了为数众多的国家。国家的零碎建立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民族间的交流,这势必影响到社会的进步。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使他的使用突破了语言发音不同的障碍,于是日本人也在用汉字,尽管许多对他们来说许多形声字无源可考,但是他们还在用。这有利于两国的交流。越南朝鲜都用过汉字,不过现在他们不用了。
西方有学者研究说,中国为什么这么大,跟汉字的使用有关系,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有汉字的维系,口头语言会向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统一的方向,民族会因为汉字而趋同于融合。清王朝的文字尽管是当权者也没有吃掉汉字。汉字成了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说得有点乱,有点信口开河,归纳一下:
1.传承5000年文化。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体形变化不像其他古文字那样大,所以发现甲骨文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得到了释读,外国有的古文字释读耗费了几百年才得以解释。甲骨文很快得以释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祖先进行心灵碰撞,还有我们的《诗经》等,我们可以知道先人们的思想情感,再读《论语》等,里面的经典现在还管用,是真理嘛。这是汉字第一功。
2.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汉字第二大功。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3.有利于国际间交流合作。相传孙中山到日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借助汉字能简单传达思想,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这说明汉字圈里的国家(包括曾经用过汉字的国家)沟通起来感情上是近的。比如到韩国的留学生,他们说韩国上年纪的人都有个汉字名字,感觉就是比美国近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