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博园各馆简介

一、杨凌农博园各馆简介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说要带我去莱芜的农博园,我开心极了! 早上8点从家里出发,大约1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一进农博园就被眼前的一切给吸引了,各式各样的植物,花草,简直是太美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喷泉和流水板了,流水板是根据两旁的台阶以式而建的,有高有低,排列有序。泉水从上面流淌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是一条条金色小鱼,好看极了。旁边还时不时地有鸽子落下来,你看还有小朋友在那喂鸽子呢!我们一路又来到热带植物园。哇!好多植物呀,有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嗯?这声音从哪来的?我们追随这声音去看看,哦,原来是在这边有动物表演呢,我和爸爸挨着其他观众坐了下来。只见三只小狗被领了出来。第一只叫贝贝,第二只叫欢欢,第三只叫现代,呵呵,这名字真有趣。它们会用两只脚走路,还有一只竟然和驯兽师跳绳,太不可思议了。 接着,又一头小熊被领了出来。天呢!它在模仿驯兽师,动作简直一模一样。还有一头小熊它还能翻单杠360度,太厉害了。 看完动物表演我们又去参观了牡丹园、创意手工坊、小猪赛跑、现代植物园。这一次的农博园之游可让我长见识了,爸爸说下个星期天带我出去济南动物园,我期待着我的动物园一日游。

二、杨凌博物馆的春游作文400字

杨凌一日游

今天,是个愉快的周末,也是我入学三年来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们班组织去杨凌参观,而且还是有家长陪同的亲子游。 我们坐在大巴车上,汽车在西宝高速上高速行驶。路上是一辆辆的汽车在奔跑,路旁一颗颗葱绿苍翠的树木向后倒去,一只只小鸟在不远的前方落在路面上,等汽车近了,又呼啦啦的飞起,似乎是在和我们逗着玩…….我还没有感觉就到杨凌农业博览园了,同学们一个个蹦蹦跳跳地走下车。在大门口照完合影后,大家分成两队参观,我在第二小队。 我们小队先来到了动物博物管,进去之后,首先看见两只金毛扭角羚站在我面前,导游说它们两象征着吉祥如意。金毛扭角羚头上的角尖尖的,全身长着金黄色的皮毛,它是我们秦岭四宝之一。走着走着忽然两只巨大的鸵鸟矗立在我旁边,它们好高好高,高的就好似两座高楼大厦。看完介绍我知道了鸵鸟全身都是宝,它的肉美味可口,皮可以做皮包,皮鞋,鸵鸟是鸟类家族中唯一不会飞翔的鸟。你别看它不会飞,但它每小时却能奔跑七十公里呢,它可真是为运动健将。 “动物博物馆”里的动物种类可真多,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丽!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土壤博物馆,农业历史博物馆,昆虫博物馆。 下午,我们又坐车来到农业博览园里,参观完后,同学们还在农业博览园的大门口进行了拔河比赛,任老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麻绳,在绳子中间绑上红领巾,同学们分成两队,在麻绳两边站好队形,脚顶着脚,手挨着手,双手紧紧抓住麻绳。只听老师一声令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大家你争我夺的把绳子往自己身后拉,家长站在那里大声喊“加油加油”眼看着红领巾移向对面,我们这边的家长又是大喊,又是打手势,红领巾慢慢的又移向我们这边,结果大家的劲用完了,实在没劲了,一松手,绳子一下子就被对面拉了过去,我们输了,他们却都跌了个“屁股墩” 傍晚,太阳公公下山了,我们怀着恋恋不舍而又十分满足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同学们把阵阵笑声洒向车外,洒向大地,传的很远很远…….

三、跪求张骞纪念馆的详细介绍.

张骞纪念馆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四、杨凌农林博览园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博览园建设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科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杨凌的几代农业科教专家收藏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成为学校的重要科教资源。其中昆虫标本120万号,植物标本55万份,收藏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动物标本数十万号,其中富有农林专业特色的珍稀动物8000余件;线装古籍五万余册,为全国农林院校之冠,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中我校收藏284种,其中善本文献20余种。1987年,依托植物保护学院丰富的昆虫标本收藏,学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开始了标本资源保护、开放利用和科普教育新路子的探索。1996年,国务院副总理来我校考察后又批准立项建设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使昆虫博物馆和昆虫学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昆虫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等,成为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为宣传学校和杨凌示范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博物馆的建成为学校标本资源开放利用、服务教学和科研、开展科普教育树立了成功典范。1999年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学科资源优势,建立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的学科基地,保护和开放利用标本资源,展示农业科技成就,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在原昆虫博物馆的基础上,学校依托昆虫学、畜牧兽医学、植物学、土壤学和农业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和优势,于2001年10月启动了博览园建设项目。博览园是一个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关心、支持和资助。其中邵氏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港币建设逸夫科技馆,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捐资400余万元建设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地方政府、各界友人还捐赠了大批展品,支持博览园的建设。2006年11月博览园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学校的一个学科展示平台,主要服务教学和科研,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和丰富的标本、模型、实物、文物展览,形象、系统、科学地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目前博览园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由五个专业博物馆组成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服务教学、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方面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