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游情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旅游情况如下:
首先,该博物馆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每天接待观众人数限制在5000人次以内,团体参观超过200人需提前2日预约。馆内全年无闭馆日,常规开放时间为每日9:00至17:00,节假日会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在参观规则方面,生态廊、《壮丽三峡》厅、《远古巴渝》厅等十个主题厅是免费开放的,包括《抗战岁月》厅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如《历代书画》、《历代陶瓷》等。参观时请注意文明,着装整齐,不得赤膊或穿拖鞋,禁止高声喧哗和乱丢垃圾,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如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不得入内。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需有家人陪同陵瞎扒,同时请尊重展品,避免触摸和使用闪光灯摄影,展区严禁吸烟和携带危险物品,包括宠物。
在便利服务方面,博物馆设有安检设施,观众需配合安检。馆内提供收费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语音导览租借以及工艺品、饮料购物等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扩神吵展资料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今后将挂两块牌子。它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尺昌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这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以及抗战文化为一体的博物馆,并且这里馆内的馆藏文物众多,那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
年代:早更新世
质地:石
巫山龙骨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古人类遗址,于1984年发现,199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先后经历了1985—1988年 、1997—1998年、2003—2004 年等多次发掘,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巫山人”(Homo erectus)一段左侧下颌骨化石。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层位出土的还有步氏巨猿(Giga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龙骨坡遗址的石制品数量超过百件。遗址堆积地层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含人化石层位的年代,经古地磁和铀系等多种方法测定,为距今200万年。
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早更新世早期的相同时序中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地点,为探索东亚人属(Homo)兴起的年代不是几十万年而是200万年提供了佐证。
三羊尊
年代:商
质地:青铜
1980年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原由巫山县文管所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古巴渝”展厅。
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鸟形尊
年代:战国
质地:青铜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该文物目前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