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突围:中国画廊行业业态观察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礼品画市场的逐渐退出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中国传统画廊业遭遇到了阵阵寒流。书画艺术品市场交易量自2009年开始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垂直上升后,于2012年后开启了新一轮周期性的下降模式,至今仍未见低。

虽然画廊从业者们不断使出各种办法频繁救市,却似乎对整个行业的回暖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今日,曾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独领风骚的中国画廊业已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格局中迷失了继续前行的方向。

在国家实施文化大发展战略背景下,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画廊业如何破局与突围,实现行业的再次腾飞,这俨然已成为学界与业界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中国传统画廊的行业生态

画廊业是西方艺术世界的“舶来品”,现代意义的画廊模式诞生于19世纪的法国。中国内地的画廊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全球艺术品市场萧条,亚太地区笼罩在日本泡沫经济之后的阴霾之下,中国的艺术生态还未得到西方社会的眷顾。中国画廊业初期的开荒人之一—澳洲人布朗1991年在北京使馆区做私人艺术品买卖,随后创办红门画廊(REDGATE GALLERY),实行国际化的签约代理制度,画廊在成立之初以餐厅的名义登记注册。在上海,瑞士人何浦林首开的香格纳画廊(SHANHART)则注册为礼品店,展厅只是波特曼酒店里的一堵可免费使用的白墙,最终,画廊在“走廊展厅”存活了下来。90年代中期后,从艺术品藏家或投资人创办画廊的模式也逐渐增多。譬如,上海的艺博画廊、亦安画廊,北京的环碧堂等画廊创办者同时也具有金融、贸易等投资行业的专业身份。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各种规模背景的画廊开始大量涌现。北京的798、宋庄;上海M50创意园区、红坊艺术园区;杭州的南山路;深圳的大芬村;山东的青州一度成为中国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区,中国传统画廊业迎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798及宋庄画家村高峰期一度聚集大小数百家画廊、美术馆,杭州南山路画廊最多时也达到近百家。在深圳大芬村,2011年全年艺术品销售总额达到39亿元,仅2012年上半年销售额就达到31亿元。在山东青州,一个小县城高峰期营业画廊多达近500家,其中较大的画廊一年营收最高时可达到1000万元左右。一个县城的画廊销售总额不输南部沿海城市深圳,中国画廊业惊人的市场消费能力一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画廊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分化。山东、江浙等城市与内陆城市形成了以传统中国书画交易为主的市场,而以油画等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却集中在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居多的特大城市。这种格局的分布体现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文环境与艺术产业之间的关系,大城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超前性,而地方城市则相对保守一点。就画廊行业的市场份额而言,传统中国书画艺术品整体上所占份额比重较大,国画市场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廊业的半壁江山。油画市场则以消费市场为主,除了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存在部分高价油画艺术品交易,大部分内地城市油画艺术品量大价低,行画市场较为火爆。另外,版画与水彩画市场整体上最弱,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画廊销售,但价格相比国画、油画更低。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画廊的艺术品交易呈现出一种与国外画廊市场完全不一样的业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廊现象”。就交易方式而言,其售卖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与真正的买家或收藏家发生买卖关系,是一种较为正常合理的交易方式;二是与短期投机的商人发生买卖关系,这种交易往往有可能短期内炒高艺术品价格,使其价格偏离价值;三是礼品画交易,这就涉及到一些不良甚至违法现象:如暗箱操作、哄抬画价、洗钱、雅贿、圈子交易等。除了交易过程的纷乱,中国画廊业还面临税收监管不严、政策法规滞后、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大量问题一直以来伴随着中国画廊行业成长,随着社会政经体制改革的深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进入一个强调以公正、科学、合理为基本规则的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时代变革,画廊行业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新旧商业模式的大博弈。在强大的、向上的新生力量面前,传统的、落后的商业模式迅速淘汰,画廊业在内忧外患的困顿中陡然失去方向,陷入集体迷茫,中国画廊业的寒冬似乎从此开始。

二、中国传统画廊业转型中的现实困顿

多年来中国画廊行业形成的问题是多元的,网状的,同时还是动态发展的。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画廊行业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又面临内在生态结构的失衡,更有政策引导的错位,伴随中国画廊行业成长的环境并不太好。新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的画廊行业需要转型,但是对于大多数画廊从业者而言,传统思维的干扰和创新方向的迷茫是个大问题,发展之路何其之难!

北京宋庄一家大画廊的老板C总最近准备转行,原因是日益上涨的成本与极速下降的收益让画廊经营变得越来越艰难。“现在经济形势这么低迷,关键是国家对画廊业的税收政策还这么重且收税这块又极不合理,这不是与文化大发展战略相矛盾的吗?营业额在80万以下的画廊各种税费占到营业额的10%左右,营业额超过80万以上的画廊要交的营业税、增值税等各种税费加起来要占到营业额的40%左右,意味着画廊生意好点时,反而赔钱较多,现在的税收政策几乎把很多画廊逼进了死胡同”C总非常懊恼地告诉我。

作为上海市最著名也是画廊业最集中的莫干山路50号创意园区,曾经连续多年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藏家、艺术爱好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给此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自2013年后,这种现象发生了急剧改变。“人流量下跌已是不争事实,关键的问题是国内当代艺术的边缘化趋势导致艺术品价格直线下降,对于以经营当代艺术品为主的M50艺术区来说无异于正在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现在许多画廊还坚持将店内画价标高,但是有价无市,一年下来也卖不出几张画。伴随着房屋租金的上涨,这样下去,画廊生意很难再维持个一年半载。”园区一位画廊老板满脸愁容向我诉说。

在青州业内小有名望的画廊老板W总告诉我:“以前高峰期作品供不应求,尤其是名家作品还要囤货,一年收入轻松赚几百万不算多,现在完全不行了,2015年离年末只有2个多月了,才卖了不到20万,青州很多画廊都考虑转型,但怎么转,何时转始终是个问题,冒然转型可能死得更快。现在我每天都在学习互联网,了解艺术产业的新生态,了解国家政策,总想着搭上国家文化发展的快车,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越学习越迷茫,因为有好多知识以前完全不懂啊!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思维多半定型,很多新生的事物已经无法把握了。”

在西安做了10年画廊生意的L先生也对我直言,以前在西安美术学院旁做字画生意,最先卖“行画”,一张卖几百至上万元不等。生意好时,一年收入有数十万。但他并不满足,后来了解到一些“窍门”,开始游离于商人、政客之中用字画做载体“搭桥”满足多方利益,靠这种方式,他找到了一条财路,在行情好的2009至2011年三年之内就赚了差不多上千万。但这两年行情不好,之前屯了很多名家字画,现在赚的钱基本又赔进去了。

“中国艺术品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其实走的是一条极不规范的道路,很多拍卖行、画廊、美术馆为了追求利益而盲目扩大业务范围,经营极不规范。中国画廊业内部生态结构十分紊乱,倒买倒卖、投机取巧,艺术家代理也极不规范,诚信缺失,私下交易较为普遍。还有些画廊甚至为一些不法商人、政客充当掮客贿赂、洗钱。同时,国内拍卖行、美术馆、画廊之间业务混乱,拍卖行、美术馆也开展画廊相似的业务,极大地压榨了画廊行业的生存空间。这些现象在互联网时代都将逐渐消亡,取代的是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交易方式与专业、细化的经营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艺术品拍卖中心主任刘双舟教授如是说。互联网经济环境中国画廊行业究竟该如何转型?其持续发展的动能在哪里?发展方向如何辨别?迷茫与困顿对于从业者而言从未如凝重!

三,在迷失中突围,中国画廊行业积极转型的规划与策略

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使画廊行业顺利搭上这趟高速列车,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破局与突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思考其未来的规划与运营策略。

(一)画廊从业者应辨明未来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变要素驱动为智慧驱动,变被动改变为主动改革。

在宏观经济形势减缓及传统产业面临大面积淘汰的关键时期,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字画艺术品定价过高的不合理现象,科学、合理为艺术品定价销售,将画廊行业引导到艺术品消费领域中来。同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主动纳税。并主动为艺术家、买卖人、税务机关之间 搭建平台,配合税务机关探索、研究新的艺术品消费税收政策,将艺术品消费引向到正常、合理的良性轨道。再次,画廊行业应该推动艺术家代理制的不断完善,自觉建立艺术品交易的诚信体系,促使画廊经营走向良性运作。最后,画廊行业还应该积极主动培育艺术教育环境,引导中国家庭收藏投资艺术品,成为为艺术教育的普及者和传播者。

(二)加强画廊之间的协作关系,突出行业协会的领导力,集体抱团取暖,壮大行业力量。

画廊协作的优势在于资源互补、利益互动、节约成本、优化市场。国内很多城市画廊都成立过行业协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协会的领导力、执行力以及对市场的推动力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国外,有一些相当好的成功经验,如日本东京美术俱乐部的运作模式。东京美术俱乐部的优势在于与东京美术商协会的密切合作。东京美术俱乐部的活动主要有:1。由东京美术商协会主持拍卖会,这种公开性的拍卖会,给许多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2。春秋两季美术品内部交流会。这种交流会,参加者是本会会员,且要向俱乐部交纳一定的租金。3。策划联展。如著名的“五都展”,即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金泽五大都市组成的俱乐部美术品展销会,这里销售出去的绘画价格,往往成为衡量画家“身价”的标准,同时也能反映出画家深受市场喜爱的程度。长期以来,东京美术俱乐部作为日本美术的中枢,其地位和权威性没有受到任何的挑战。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诚信合作是艺术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离不开协会的推动。

(三)画廊业应进一步区隔分层

画廊业应该主动建立一个层级市场和动态次序,在区隔清晰的基础上,不同层级的画廊对现实和未来发生着相应的作用。体现在具体运营上,则为运营策略化和策略风格化。如有的画廊的主人原本是策展人和批评家,在运作中他们应把在学术圈的虚拟资本积累做转化,尤其是在人脉方面的积累应转化为画廊的准金钱资本和运作资本。这属于第一类模式,如能成功转化将会有利于行业学术质量的保持,并且也有利于未来的可延续性拓展。第二类是拥有历史积累的画廊,属于高端商业画廊。其手头一般有较多的明星艺术家或者明星艺术品的库存,这个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优势,也成为其借以做延伸发展的轴心。因为其高端藏家有聚拢能力,这一类的画廊在竞争市场新星方面也较有优势,所需要转化的是风格的衔接流畅性。还有一类是外资画廊。这些画廊因为有国际化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加强中外艺术交流、培育国外藏家、吸引海外媒体以及引进外来运作经验和模式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作用。第四类是一些资本雄厚、运作积极、策略强势的画廊。这些画廊一般坚持学术和商业并重,在运作伊始就坚持较高的标准,并且在业务拓展的强度和幅度上均采取高调入市的姿态。这些画廊一般采取策展人制度,保证展览的学术性。他们依托高品质的策展执行能力、行业号召力和周边资源整合能力,可以起到行业提升器的作用,能积极拉动中国艺术市场的活跃度

(四)加强与新兴交易平台的合作,为交易平台提供资源服务

在愈演愈烈的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推导下,中国画廊业无论是作为大环境的一部分,还是出于自身的递进、提升和优化拓展逻辑,商业网络化都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新一轮增长点的引擎。而且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一个姿态的问题,画廊业势必会在这一轮的改革中实现行业洗牌,因此新的市场战略和运营安排将不再是个选择,而是一个必须。那么新的市场战略是什么呢?商业网络化是否意味着所有画廊要快马加鞭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互联网时代是市场细分的时代,专业才能成功。画廊自身开辟互联网渠道不仅没有优势,而且增加额外运营成本,还可能导致竞争同质化。艺术品收藏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数据化”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一些新兴网络平台推出艺术市场数据产品,为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提供最有力的数据支撑,使艺术数据有效地为艺术市场服务。画廊要做的就是主动加强与新兴交易平台合作,为交易平台提供资源服务,配合这些平台完成艺术信息大数据采集,给艺术品一张合理的“身份证”,为艺术市场构建大数据基础。同时,画廊还应该找更多有实力、有创意、有潜力的网络交易平台合作。如文交所、网拍、网购等平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为这些平台提供销售作品,做到互利共赢。

画廊业的转型方式还可以有更多深入的思考,但只要立足于上述四点,加强自身改革,改变旧业态格局,跟随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的新趋势建构新的商业模式则可以做到全面突破,从而开辟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未来五年内会是画廊业全面理性调整的阶段,国内画廊行业运营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规避市场风险期,以此获得新生。责任编辑:静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