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越王墓博物馆最好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
南越王墓博物馆最佳时间:广州地处亚热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气候宜人,是除昆明之外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春季的广州潮湿多雨,夏季稍稍炎热,时常会有台风;秋季温度适宜,凉爽多风,好天气可持续到11、12月份,最适宜于旅游,春秋两季会在越秀公园举办迎春花会和菊展,对花卉感兴趣的游客可选择此时游览。
坐落在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昧,其尸身穿丝缕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二、上下九步行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上下九步行街周边有许多好玩的景点。我推荐有荔枝湾文化景区是广州的文化地标,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广州地方文化。白天鹅池公园美景令人陶醉。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孙中山而建造的,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南越王墓博物馆和南越文化和南越王朝的历史。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是广州唯一的轨道交通博物馆。
三、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景点概况是怎样的?
南越王墓是西汉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 多年的历史。古墓墓室中,墓主赵眛身着玉衣,遗骸置于墓室后部正中,两侧有大批精美的玉雕饰品随葬。另有15 具殉人残骸,为赵的姬妾、隶役等。
墓中出土文物共1000 多件,其中以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和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最为珍贵。该墓于1983 年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博物馆辟有古墓保护区和综合陈列楼两部分。
四、南越王墓博物馆怎么样
很值得一去,而且还可以提前跟博物馆联系,请他们准备导游。听着讲解,看,还是有很多没有发现的东西,有趣。
五、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怎么样?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
赵眜,在《史记》称为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宽12.5米,长10.85米。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仆役7人。
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色云缎图案;东耳室是饮宴用器,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西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眜”玉印等。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1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7人,无棺木,室后置猪、牛、羊三牲。后藏室为储藏食物库房,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制炊具和容器。出土文物共千余件(套),金印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就陵墓及部分珍贵文物作较详细的介绍。
根据国家文物局2002年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原支大象牙。在西直空出土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支、并排堆放。最大的象牙长126厘米、整堆象牙宽57厘十。经动物学专家鉴定,出土的象牙与亚洲象纤细的牙有明显的区别,与非洲雄象大而粗壮的牙接近,说明这5支大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牙卮、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可见这些原支大象牙是进口作为雕刻原料的。
珍珠枕头。在墓主玉衣头套下的丝囊内装了470颗珍珠,珍珠直径0.1一0.4厘米,是未经加工的天然珍珠,专家们分析是一个丝囊珍珠枕头。有人说珍珠具有镇静、美容和辟邪的作用,像现代人喜欢戴珍珠项链一样,珍珠枕头垫起头来也是很惬意和舒服的。用珍珠做成枕头,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尚属首次。另外,在主棺室“头箱”中,原盛于一个大漆盒内,有重量为4117克的珍珠(出土时漆盒已朽,珍珠散落满地)。珍珠直径0.3一1.1厘米,会不会也是用来做枕头的呢?因为未来得及做,就只好陪葬了。